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学参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教学参考
一、网页浏览模块的教学
本模块包括15—20课。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要求学
生“能熟练有效地运用远程通讯工具和在线资源(如:E-mail、Internet等),浏览、
查找、下载和保存远程信息,以支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其他问题解决需要”。据此
,本模块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单元总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
1.感受计算机网络与单机的区别,体验Internet上信息的丰富性、共享性。
2.学会利用Internet搜集资料并利用网上信息开展学习、解决问题
(1)学会上网浏览信息,能根据需要保存有用的文字、图片等信息
(2)掌握在Internet上搜索和下载信息的方法和常用技巧
3. 认识到Internet上存在大量不健康的信息、不科学的信息和没用的信息,逐步形成鉴
别信息真实性和信息价值的能力,养成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习惯。
4. 养成尊重他人知识成果和信息产品的意识,学会下载资料时记录资料来源,引用他人
成果时能自觉注明出处,理解剽窃他人成果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必备知识技能】
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必须先学会:
熟练地使用鼠标、键盘,并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输入中、英文文字。
【软件、设备要求】
1. 连接Internet的计算机教室,学生人手一机。
2. Windows 98 及其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IE浏览器。
【教学建议】
本模块教材在任务设置上,以兴趣为起点,所选内容均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学生
心理,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活动为主线:强化信息技术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
会实践的联系,淡化学科体系,避免脱离实践的命令罗列。
第15课 文字与信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文字可以方便的记录和传播信息,了解从古到今用文字记录和传播信息的
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字、不同字体的文字,都能便
捷的传播信息。
2.让学生了解报刊制作的发展过程,体验自己制作手抄报。
3.让学生知道中国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字艺
术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文字可以方便的记录和传播信息,了解报刊制作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是理解从古到今用文字记录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的变化。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教师重在要让学生理解文字可以方便的记录和传播信息。教学中可以借助各
种课本,让学生理解到通过读课本中的各种文字,让我们知道了很多信息;通过文字中
描写的各种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历史。因此,文字可以记录信息和历史,传播信息。教
学中,教师要重点介绍手抄报、活字印刷、激光照排和电脑排版等报刊制作技术的发展
过程。教师可能通过讲故事,展示实物和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从古到今用文字记录
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发生的变化,让学生知道中国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培养学
生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字艺术的热爱之情。
第16课 感受网络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
1.知道Internet网络的作用。
2.知道IE浏览器的作用。
技能
1.学生学会打开IE浏览器,并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
2.学生能够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情感
1. 感受计算机网络与单机的区别,体验Internet上信息的丰富性、共享性。
【重难点分析】
1.正确输入网址
2.浏览网页
① 页面跳转
② 打开网页超级链接,获取链接信息。
【教学建议】
1.本课尽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网页信息浏览,掌握网页浏览基本操作。
2.在对“学一学”中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强调如何正确输入网址,可以列举错误
的例子,让学生看到一旦网址输入错误,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3.通过“练一练”的学习尝试,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网络上不仅有丰富的文字、精美的图
片还有形象生动的音、视频信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学习环境。
4.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尝试“探一探”的内容,带动激发其他学生的
学习兴趣。
5.对于“知识框”的内容,学生可作适当了解。
【相关概念】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 七年级 上册第2单元 使用Internet查找资料第1
课 浏览网站和下载网页信息)
1.Internet的由来和发展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 为了让当时为数不多的、位于不同地区的几
台计算机之间能快速方便地通信,创办了一个实验性的广域网并用该机构的名字来命名
,即“ARPANET”(如图)。尽管ARPANET联结的计算机不夺,但却实现了不同局域网和
广域网的联结新,也就是建成了“网络间的网络”,即“网际网”(英文Inter Network
,简称Internet)。为了便于网络之间计算机的相互联结,有关专家研究制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