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影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存款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的一般表现 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固有的最大问题是不论银行是由于丧失流动性而倒闭,还是由于经营不善贷款风险过大而倒闭的情况下,存款保险都要对倒闭银行的合格存款理赔。 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二、存款保险制度设计 存款保险基金的筹资安排 保险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管理 加入保险方式 承保范围 承保额度 保费设计 存款保险基金来源: 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的方式以及存款保险机构发行股票及债券的方式筹集资金。 由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每年按一定的比例支付保险费给存款保险机构,具体的比例由各国自行决定。 1、存款保险基金的筹资安排 存款保险机构可以只建立和维护一个基金,也可以为吸收公众存款的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建立不同的基金。 建立不同的基金,须确保不同机构及其基金之间的差别不会扭曲竞争。 存款保险制度须具备所需的所有融资机制以确保对存款人的及时支付。 所以存款保险机构应确保对基金进行有效管理。 法定存款备付率, 即保险基金占参保存款的比率。 ①服务对象: 高度集中的单一式 复合式 2、保险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管理 ②运营主体: 官方创建存款保险机构 由政府和银行界共同创建存款保险机构 由非官方的银行同业公会创办存款保险机构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查, 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存款保险制度中, 由官方创建和管理过半数,由官方和私人联合创建和管理的有23个, 由银行业协会等私人部门创建和管理的有13个。 政府提供存款保险的优势:政府有最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私人机构提供存款保险的优势:在选择被保险对象时更自由,手段更灵活。 存款保险有两种方式,自愿加入, 强制加入。 ①强制加入方式: 政府介入,所有的被保险者面临相同的保险数额。 对于存款者来说,强制性的加入方式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适用于防止银行的挤兑、保持银行业稳定、防止行业危机。 3、加入保险方式 ②自愿加入方式: 银行选择是否加入存款保险制度,在加入时选择怎样的保险范围及其金额。 保险的范围不大、参保的公司不多,导致了保险费积累得到的基金较少、社会总体积累效用的降低。 导致了逆向选择。 实力较强、运行较为稳定、管理较好的银行不会愿意加入保险。一旦发生危机,由于银行保险费积累得到的基金较少而无法应付储户的取款的需要。 自愿加入的主要问题:无法吸足够多的银行参加保险。 存款保险对于小银行来说有着很高的限制,而对于大银行来说只是小部分的购买。 存款保险将导致存款在银行体系内周期性的大规模转移——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从投保银行向未投保银行转移,在个别银行遇到危机的时候从未投保银行向投保银行转移。 大部分国家的存款保险设计为强制性。 存款保险制度应该覆盖所有的存款机构还是部分? 分离的存款保险基金分别用于银行和非银行存款机构在许多国家已经实行。 决策前,要考虑几个因素:经济的规模,最大的存款保险保障额度,保险存款涉及到的风险数量及其特征,社会对于失败的曝光度,交叉补贴,预计决定对于银行结构的影响,存款保险制度主要的客观目的。 对于一个较小的经济体——主要保险那些小存款者,单一的方式较好。 4、承保范围 存款保险覆盖的存款者有无特殊要求,比如住宅的要求? 目前存款保险一旦提供,就会对所有的存款者提供保障,而无论其是否有住房。 存款保险是否应当保障国外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 存款保险是否应当保障国内银行在国外分支机构? 如果国外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被覆盖,那么这个制度就暴露在来自国外市场的威胁之中。但如果这些分支机构没有被包括,那么这个参考保险系统将不是最有效的。 目前,仅有12个国家,包括丹麦,芬兰,德国,冰岛,意大利,日本,墨西哥,挪威,将保险扩展到国内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存款。 保险额度通常有两种情况: 全额保险:保证了所以储蓄者的利益,即使银行发生危机,其所有的储蓄者仍然能够得到所有的存款。 优点:降低了存款者在危机时从银行取钱的激励。 如果存款保险制度将保证小客户的利益作为最重要的目的的话,就没必要全额。 5、承保额度 存款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影响 导 论 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 第一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银行稳定性的影响 第二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设计 第三部分 存款保险在中国的实施前景 第四部分 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银行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导论:银行挤兑理论与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挤兑与系统风险 商业银行监管 存款保险制度 1、银行挤兑与系统风险 ①银行的缺陷 银行挤兑使几天前还看似健康的银行走向破产。 由于银行挤兑具有突然性和猛烈性,当一系列银行出现挤兑时,称为银行恐慌。 银行挤兑与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有关,并会在银行体系内迅速传染,造成巨大损失。 银行业具有内在非稳定性 银行业资产负债流动性的不对称性,是其内在不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