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8-03约2.27万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试论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设计 (5000字) 试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文献【1】中指出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任务分析的目的是揭示学生学习特定学习内容时,所经历的内部过程,分析所需的内部条件,为规划教学事件、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本文首先阐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习得规律,并结合教学实例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设计问题。 一、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 (一)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最主要的教学内容,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物理规律通常分为物理定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等。 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由质点、力、质量、加速度等概念组成的。它表明研究对象(质点)的加速度与研究对象的质量和所受的合外力之间的定量的因果联系。动能定理将功(过程量)与动能(状态量)联系起来;动量定理将冲量(过程量)与动量(状态量)联系起来;热力学第一定律把热量(过程量)、功(过程量)与内能(状态量)联系起来等。 物理学中的概念绝大多数是通过下定义方式、用命题清晰界定的,实际也是通过与其他物理概念间的关系来界定的。 例如,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可见,匀变速直线运动这一概念通过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变化量等概念间的关系来界定的。 所以,物理概念和规律最基本的学习,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建立相关物理概念间的联系。 (二)物理概念和规律意义习得的基本方式 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学习者通过运用归纳法、演绎法对识别出的信息进行加工,建立相关物理概念间的新联系,从而习得物理概念和规律,如文献【2】所述。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二定理教学时,一种教学方式是: 首先,通过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小车受力大小,研究发现小车的加速度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有关”这一结论。 显然这一结论是运用共变法加工获得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