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与不孕不育-汕医《妇产科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分泌与不孕不育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 林 虹 月经周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 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腺垂体生殖激素:FSH、LH、PRL 卵巢激素:E(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 P(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 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 排卵前卵泡--排卵--黄体--白体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病理): 增生期(第5~14天)--分泌期(第15~29天)--月经期(第1~4天)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 是指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分为无排卵性功血和排卵性功血,无排卵性功血占85%。 无排卵性功血 子宫内膜: 雌激素持续作用、无孕激素 拮抗。 临床表现:异常子宫出血,最常见的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经量不定。 诊断:排除性诊断。 治疗:一线治疗为药物治疗。 排 卵 性 功 血 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有排卵,为黄体功能异常导致。 1. 黄体功能不足: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 2. 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黄体发育良好,但萎缩过程延长。 治疗:促进卵泡发育、补充孕激素。 闭 经 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6岁、女性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还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尚无女性第二性征发育者。 继发性闭经: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 发病原因不明,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特征,是生育期妇女月经紊乱最常见的病因。 内分泌特征:雄激素过多 雌酮过多 促性腺激素比例失调 胰岛素过多(胰岛素抵抗) 病 理 卵巢的变化:双卵巢均匀增大,包膜增厚,有许多1cm的囊性卵泡,无成熟卵泡及排卵迹象。 子宫内膜的变化: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刺激,呈不同程度的增生,增加内膜癌的发生机会。 临床表现:发生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妇女 1. 无排卵表现: 月经失调:闭经、月经稀发、经量减少、不规则出血,较少大出血。 不孕 2. 高雄激素表现:多毛、座疮、脱发 3. 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 肥胖 辅 助 检 查 B超 激素测定:LH/FSH2~3,T升高 空腹血糖、OGTT、血胰岛素 其它:基础体温、诊刮、腹腔镜 ESHRE/ASRM诊断标准(2003) 满足下列三条中的两条可诊断PCOS: 不规律排卵或无排卵; 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体征和/或生化指标; 多囊卵巢; 此外,需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雄激素分泌性肿瘤和Cushing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 多囊卵巢(PCO): 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标准:每侧卵巢至少有12个直径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体积增大(>10ml),但只有一侧卵巢满足定义足以诊断PCO。 PCOS代谢综合症的诊断标准: 1.腹部肥胖(腰围)>85cm 2.甘油三脂 ≥150mg/dl 3.HDL-C <50mg/dl 4.血压 ≥130/ ≥85mmHg 5.空腹及OGTT时 110-126mg/dl和/或2h 2h血糖 血糖140-1999mg/ml 治疗:因人而异 调整生活习惯,控制体重 降低LH:避孕药、孕激素、GnRH-a 降低T:糖皮质激素、酮康唑、螺内酯、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 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 诱发排卵 手术治疗:腹腔镜下卵巢打孔 围绝经期综合症 绝经过渡期到最后一次月经后一年之间,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症状。 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对FSH不敏感,雌激素水平下降。 促性腺激素: FSH升高 绝经过渡期FSH/LH1; 绝经后FSH/LH1; FSH10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临 床 表 现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加。 雌激素下降症状: 血管舒缩症状:潮热 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 泌尿生殖道症状:萎缩,阴道干燥,易感染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变(出血) 骨矿含量减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