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资料: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回眸:
1.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2009山东文综)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6.(2009宁夏辽宁文综)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
A.区域统一的世界B.多元并存的世界C.欧洲协作的世界D.欧俄均衡的世界
7.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
A.互相妥协 互相竞争.互相合作D.互相对峙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注意了解历史事件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时代发展的特点及其基本矛盾,这是学习世界政治格局问题的基础。而正确的估计各种力量,是把握世界格局及其特征的基本方法。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的现状主动参与,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矛盾变化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级格局的框架。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了关于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争和平等若干协议,对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特别咨文,这篇咨文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内容 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影响 标志美苏“冷战”(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正式开始。(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也是美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的标志。) 特点 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 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战略。 内容 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目的 帮助西欧恢复经济,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 作用 西欧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得以巩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政治上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实质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成立 1949年,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性质 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 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华约的建立 原因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威胁; 目的 为了稳定东欧,保证苏联的利益和安全。 成立 1955年,苏联和东欧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性质 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 在欧洲出现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整理总结:
美国 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3) 经济 马歇尔计划(1947.6) 军事 “北约”(1949) 苏联的反击措施
苏联 政治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 经济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 军事 “华约”(1955) 说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有利于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经互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了解史实:冷战政策。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