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中国的振兴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5.势力衰落的美苏 美苏争霸和发动局部“热战”,严重制约了美国的经济发展,削弱了美国的霸权政策;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随后东欧各国要求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苏联最后众叛亲离。 总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日本的崛起、西欧的联合、中国的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两极格局之下,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 问题探究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和日 本都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2)西欧和日本开始改变战后初期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外交政 策,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日本则实行以日美 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3)西欧和日本对美国霸权地位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 的冲击,使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2010·全国文综Ⅱ卷)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 ) A. 政府之间的合作 B. 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 C. 企业之间的联合 D. 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 D (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解析: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 答案:C 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试解] ________ [解析] 看清漫画中两枚导弹上的国旗判断为“美苏两极对峙”,在此格局之下,法国和德国走向联合。 [答案] C (2008·江苏)1946年,美国前总统胡佛宣称:“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实力衰弱,寻求欧洲支持 B.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寻求欧洲帮助 C.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 D.欧洲共同体建立,美国重视欧洲地位 【答案】D (2011·山东文综·T1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A 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九十年代) 1.两极格局的瓦解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内因: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危机,改革失败 外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西方“和平演变”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统一 ①原因 ②实质 ③表现 2)苏联解体 ①原因: 历史原因: 直接(重要)原因: 外部原因: 体制弊端和政策失误 戈尔巴乔夫改革 西方“和平演变” ②经过 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脱离苏联独立。1991年“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建立独联体,两极格局最终瓦解。 影响: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特点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 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恐怖主义泛滥。 多方力量制约。 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表现 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2001年9·11事件 3.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特点: 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2)原因: 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3)表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