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严小香 学习的目的要求 一、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 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其中就包括成为它的核心的全部根词。基本词汇比语言的词汇少得多,可是它的生命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且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 ——1950年,斯大林《论语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基本词汇也在发展变化 有些古代的单音节基本词发展到现在复音化了: 眉——眉毛 耳——耳朵 舌——舌头 发——头发 鼻——鼻子 有些单音节的基本词被后起的合成词所代替: 目——眼睛 颔——下巴 日——太阳 注意 (1)基本词的构词能力并不平衡,并不是每一个基本词都有象“大”的构词能力,个别的基本词语几乎没有什么构词的能力。例如:“我、你、他、谁、吗、但”等词的构造能力就是十分有限的。 (2)不一定够词能力强的就是基本词汇。如“目”的够词能力比“眼睛”强,可以构成“目标、目录、盲目、耳目、目击、目不暇接、目不转睛、目空一切、鼠目寸光”等词,但并不是基本词汇。“眼睛”却是现代汉语的基本词。 什么是一般词汇? 基本词汇是词汇的核心,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除少数罕用词外,都是一般词汇。 1、派生。基本词汇具有能产性,不断地向一般词汇输入新鲜血液。 2、转化。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可以互相转化。如“君”、“党” (四)一般词汇的特点 数量多 缺乏稳固性,灵活性强 构词能力弱 非全民性 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它们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因为它们可以表达特殊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所以才被普通话吸收。 古语词可以分两种:历史词和文言词。 历史词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在本民族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只是在涉及到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或涉及到外民族的特定情况,再或者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效果才会使用。 历史词大致分为四类 (1)器物名称。如:鼎、鬲(li)、鼐、阙que51、; (2)典章制度。如、科举、九品、礼部; (3)官职名称。如:宰相、太尉、司马、御吏、巡抚、知县; (4)人名地名。如:轩辕、精卫、共工、长安、大都、东京。 历史词的作用 (1)用于学术专著尤其是历史专著。 (2)用于历史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 (3)用于特定的外交场合和反映外族的情况。 (4)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 文言词指那些在古代汉语中使用的词语,它们所代表或指称的事物、现象、关系等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但是绝大多数已经被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词语所替换。 1.可使语言简洁匀称 他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功盖中华,誉满天下,从不居功。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周恩来》 2.可以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可以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有些人则连“少许”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化”呢!(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使用文言词需注意的问题: 一定要适应实际的需要,必须用得贴切。 报纸改版,文风一新,是一个大大的改进。于是,一下子都效尤起来。 (二)方言词 ①?来源于方言,已被普通话吸收的词。 ②?普通话词汇系统里没有而只在某个方言区使用的词。 方言词指的是第①?种,不是第②种。名堂、把戏、垃圾、瘪三、尴尬等。 其一是有些东西是该方言区特有的。 蕹菜、槟榔、橄榄。 其二是有些方言词能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普通话里没有相应的词可以替代 。 噱头 、忽悠、别扭 其三是有些方言词可以表示特定的感情色彩和地域色彩。 瘪三、收银台、买单 瘪三、尴尬、把戏、货色—吴方言 晓得、名堂、耗子、搞—西南方言 冰激凌、雪糕、叉烧、冲凉、 牛仔裤、电饭煲、即刻—粤方言 过细、过硬—湘方言 龙眼、马铃薯—闽方言 外来语进入汉语的四个高峰期 (1)汉朝,张骞通西域,出现大量匈奴、西域的词汇;(2)汉朝到唐朝,特别是玄奘取经,出现大量有关佛教的梵语词;(3)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出现大量英语词;(4)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大量的英语词。 (1)上古(先秦两汉时期)——以来自匈奴、西域的词语为主 胡、胭脂、葡萄、石榴、骆驼、琥珀、菠菜、唢呐 (2)中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以来自梵语的佛教词语为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