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pdf

发布:2024-12-31约1.46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小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

2016年开始,国家虽然放开了生育二胎,但是30年的计划

生育政策,使得现在的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

“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已成社

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

至的地步。在班级,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

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

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

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

太阳”。在班级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

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

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素质教育强

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

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

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这种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

不知道奉献的不良倾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

是危险的。现在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

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

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然

而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一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

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

悲剧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班级必须对学生加强生

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

感恩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

别人的生命的。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

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为了我们的教育,我

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

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

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学会感恩,

就是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

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所

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懂得珍惜,尊重

他人。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

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只有

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课题的界定:

(1)关键词:“感恩教育”什么是感恩呢?就是对他人、社

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感恩

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

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关键词:“小学学生”指小学(1~6)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