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班培养方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班培养方案
(2015 版)
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
2015 年7 月
0
临床医学专业教改班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
良好职业素质,接受人文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教育,
具备一定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工作,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医学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毕业生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如下
基本要求:
1.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具备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崇高的敬业精神,
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的创新精神,终身学习的观念,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融洽的医患关系,尊重民族习惯和个人信仰,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具备基本的法律观念等。
2. 知识要求
扎实的基础医学科学知识,较系统的临床医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的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和中医学知识,基本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民族理论
与民族政策知识。
3. 技能要求
具有分析解决临床问题,从事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处理能力;基本的疾病预防和健康宣传教育能力;具有较好的交流能力、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学制
基本学制为5 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5-7 年内完成
学业。
1
四、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六、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整合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正常影像学)、细胞的化
学与生物学整合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人体发生学与遗传学
整合课程(医学遗传学、胚胎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整合课程(医学微生物
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神经科学整合课程(神经解剖、组织、生理、
神经生物学)、药理学、组织学与病理学整合课程(组织学、病理学)、病理生
理学与内科学整合课程(病理生理学、内科学)、诊断学、 内科学、外科学、
妇产科学、儿科学、临床诊断学、外科手术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医学
统计学、卫生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的实践性环节包含在通识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四
部分,其中通识平台必修课程中含实验课时 108+2 周;学科平台的必修课程中含
实验课时500 学时;专业平台的必修课程中实验及见习课时291 学时;实践创新
平台必修课程中临床实习和医学综合考试为48 +3 周,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与就
业指导共36 学时,课外指导体系最低学分要求3 学分。
八、修读要求
最低学分要求:总学分达到190 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课程154 学分(含
毕业实习及毕业综合考试6 学分),选修课程36 学分。
1、通识平台课程(48 学分)
其中必修课程38 学分,选修课程10 学分(其中至少修满4 学分人文社会科
学模块的课程)。
2 .学科平台课程(61 学分)
(1)学科平台必修课53 学分;
(2 )学科平台选修课至少修满8 学分;
3 .专业平台课程(68 学分)
2
(1)专业平台必修课53 学分;
(2 )专业平台选修课至少修满15 学分;
4 .实践平台(13 学分)
(1)毕业实习计5 学分;
(2 )医学综合考试1 学分;
(3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1 学分、就业指导1 学分,创业基础2 学分;
(4 )实践创新选修至少修满3 学分。
九、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