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农村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附属省立新安医院 郭毅 电话E-mail:guoyi@ahyz.cn 改革背景 ○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现实,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乡镇卫生院带来空前的业务发展。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监管与投入。突显基层卫技人员学历低的问题。 ○ 临床医学毕业生“下不去”,下去者在知识与技能上还要3-5年才能满足基层卫生单位的需要。 思考:“下得去、留得住、干的好”的关键是什么? 乡镇卫生院人才需求调查 ○ 2007年对35个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首选 “下得去” 占71%。 ○ 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需求不同 ○ 不同时间对毕业生需求也不同 项目启动 ○临床医学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以基层医疗需求为导向院校深度合作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机制研究与实践” ○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2007年启动,2008年试点,2009年全面铺开 将传统的“2+ 1”培养模式,改革为“ 1+ 1+ 1”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五、六学期 在学校 公共基础、 医学基础教学 顶岗实习 在教学医院 专业课教学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床边教学,教、学、做合一 农村卫生院、城市社区见习 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认知 ○明确就业岗位、人才规格、能力需求 ○“做一名好医生”教育贯穿始终 ○实景体验 ○明确岗位任务 一、岗位认知 岗位认知 1.明确就业岗位、岗位人才规格、能力要求 ○岗位: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 ○培养规格:高素质基层卫生工作适宜人才 ○能力:能够完成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完成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预防接种、保健工作。 岗位认知 2.做一名好医生贯穿教育始终 ○医生的责任、知识、技能、能力 ○做一名好医生的人生价值 3.乡镇卫生院卫生工作岗位 实地体验 岗位认知 ○乡镇卫生院建筑 ○乡镇卫生院设备条件 ○乡镇卫生院人员结构 ○乡镇卫生院常见疾病 ○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技能、地位、待遇 肥东王铁乡镇卫生院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 卫生人员精神饱满 岗位认知 4.明确岗位任务 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促进学习兴趣和动机 二、专业基础模块的重构与优化 ○提高专业基础模块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素质养成中的作用 ○使专业课程体系各模块的结构通过加强相关课程内容的协调与分工,使之更为合理 1.目标 二、专业基础模块的重构与优化 ○对农村卫生岗位对人才专业素质,职业、发展和社会能力等的需要求调研,了解专业基础模块在职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素质养成中的作用 ○依据人才需要的岗位核心能力,并参照相关执业资格认证标准,分析专业模块教学需要,研究、确定专业基础模块的功能及知识、技能的构成,在此基础上重构并优化基础模块 2.基本做法 三、建立院校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管理、运行机制 ○将0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研究组5个班,分别抵达5家二甲医院,对照组1个班留本校。研究组改革成为医院与学校深度合作、工学交替的“1+1+1” 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床边教学”、 “PBL”的教学模式,“半工半读” 。其中二周到乡镇卫生院参观实践。08、09级全面铺开 1 .基本做法 三、建立院校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管理、运行机制 ○教改医院选择 选择“二级甲等”医院理由:该等级医院在作为二级卫生服务体系中一元,有责任和义务支持、培训所辖区域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和技术开展。与学校共同培养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生,十分符合医院功能定位,是医院难逢的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好机会 1 .基本做法 三、建立院校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管理、运行机制 ○医院师资队伍建立 学校派出培训团对教改医院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热爱教学事业、普通话较流利的临床一线医师进行教学理论与方法培训,考核合格者校长频发教学资格聘书 1 .基本做法 三、建立院校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管理、运行机制 ○医院成立教研室 各教学改革医院,由学科副主任牵头成立教研室 1 .基本做法 三、建立院校深度合作人才培养的管理、运行机制 ○形成院校定期召开“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机制 共同修改与制定教学计划(各家医院不同) 共同制定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考试制度 共同研究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 共同编写教材 共同申报教科研项目 共同分享教学成果奖励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