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在开始我的说课。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过渡句: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我主要从本节课的内容、地位及作用等方面来分析。) 本节课出自高中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2节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该实验是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学生能定性地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指明了本节课的探究方向,同时,学习完这一实验之后,能得出物体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与受力成正比的结论,为下一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打下了基础,所以这一实验在教材安排上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句:分析完教材的内容,再简单的分析一下我教授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思维形式及知识储备等) 高一的学生在思维上已经逐步偏向于逻辑思维为主,喜欢探究物理现象后的本质因素,这为本节探究课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同学生在第一章是已经接触过加速度的概念,能利用加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状况,并在本节前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这被本节课提供了知识储备。所以对于本节课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因势利导,逐步解决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并完成实验。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结合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思路,知道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过程与方法】 经过实验的操作和测量过程,以及通过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体验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提升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整个探究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 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难点】 对平衡摩擦力的理解,对实验中需要小车质量远大于物体质量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句: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练习题法。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以上是课前准备部分,接下里就来说一说实际课堂上的设计,也就是教学过程部分) 环节一:导入 (过渡句:生动有趣的导入是一堂好课开始的关键,结合本节课的教材,我将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 上课前我会带领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物体不受力时,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提出问题: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会怎样运动?根据这一提问导入本节课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基于教材进行设定的,通过回顾上一节的牛顿第一定律,引出力不为零时物体具有加速度,从而导出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探究课堂,能让学生明确本探究实验的意义所在。】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句:导入课题之后就进入到了新课讲授环节) 由于本节课是实验探究课,所以我会按照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 我会根据导入过程,带领学生回顾加速度的概念,并提出探究问题: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假设 在提问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分析实例: ①小汽车加速到100km/h需要十几秒,而大货车却要慢得多。 ②赛车与小汽车质量相差不大,但赛车因为有更强大发动机,所以赛车能在5秒左右就能加速到100km/h。 通过分析这两个例子得出猜想: 猜想一:加速度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猜想二:加速度与物体受力有关,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3.设计实验,制定计划 对于设计实验部分,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所在,所以我会通过问题的形式,逐一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困难,再由学生确定最后实验方案。 对于这一实验主要有四个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1)如何确定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①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在分析加速与力的关系; ②数据分析: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力F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描点分析。 (2)如何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①基本思路:保持物体受力不变,测量不同质量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关系; ②数据分析:可以从简单的先入手,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质量为横坐标,描点绘图,观察是否为过原点直线。 (3)如何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①如果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直线运动,可用刻度尺测位移,用秒表测试间,由公式求出加速度; ②可以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 (4)怎样测量物体所受恒力? 恒力F可以代表物体所受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