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件(共23张PPT).ppt
****模板来自于*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材料一:中世纪(约395—1500年),在这一千多年中,欧洲社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体制下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肮脏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被表现的。即使在歌颂神的艺术作品中出现人的形象,也是以低贱的、肮脏的形象出现。思想——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文艺复兴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思想:教会和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文化传统: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现实因素:黑死病在欧洲流行,促使人们反省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思考文艺复兴为什么最先在意大利兴起?外部因素: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改进与推广文艺复兴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而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1、采取方式:2、实质:3、核心思想: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并进行创新二、但丁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名言: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他出身于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少年、青年时代的勤奋学习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博览群书,终成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诗人。37岁后他被罗马教廷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近20年,56岁时死于异乡。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但丁的作品很多,都广泛地反映了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地谴责了教皇和教士的贪婪专横,表露了人文主义思想。《神曲》叙述了但丁想象中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经历。在地狱,他看见教皇因买卖圣职被倒栽在岩洞里,看见贪官污吏在沸腾的沥青中挣扎。①简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②代表作:《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这部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创作的长诗,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教会的贪婪腐败。③地位: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幻游《地狱》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神曲》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的赞美,这也是人文主义的典型特征。幻游《炼狱》幻游《天堂》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神曲》插图三、达芬奇达·芬奇(1452-1519年),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在绘画中主张“拜大自然为师”,反对单纯临摹,留下名画20余幅,是近代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尤以《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画驰名于世。①身份: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发明家②地位:与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美术三杰”③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观点1画中人物神情木然,反映了人们在神权的束缚下,不能自由表达内心情感,是中世纪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观点2画像中的女子两眼炯炯有神,口角含着微笑,神态恬静端庄,流露着青春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努力冲破中世纪教条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宣扬人性。中世纪镶嵌画中人物头顶都有光环,面部轮廓模糊,没有表情。身体比例不协调;蒙娜丽莎面部表情丰富,双手富有质感,画面层次分明,背景是优美的风景,有立体感。中世纪镶嵌画蒙娜丽莎关于《蒙娜丽莎》的一些轶事1503-1505年,雷奥纳多·达·芬奇开始绘制《蒙娜丽莎》。这幅画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直到他死后数年,画像由法国皇帝法兰西斯一世买下。此后,它一直归法国王室所有,直到1805年拿破仑将之珍藏在卢浮宫。这幅画就像一位有生命的天外来者,它的超凡魅力和奇闻轶事令人惊叹甚至难以置信: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得到《蒙娜丽莎》后,把它挂于家训堂,命令女儿整天模仿画中的笑容,经过数年努力,公主们终于将那神秘的微笑模仿得惟妙惟肖。拿破仑拥有《蒙娜丽莎》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1963年6月《蒙娜丽莎》在美国华盛顿展出,保安人员有四万余人,每个参观者要经过6道哨卡,接受各种仪器的检查。1974年5月《蒙娜丽莎》在日本东京展出,每个参观者只准在画前站9秒钟。每年前去罗浮宫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