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 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发布:2025-03-29约3.5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形成和发展,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核心素养目标

1.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鉴别能力,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文化素养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3.实践能力方面: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上正处于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从知识层面来看,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还有待提高。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但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的能力,但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有待加强。在分析复杂问题时,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挖掘和系统性思考的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集体荣誉感,但面对社会热点问题时,他们的价值判断和立场表达可能不够成熟和坚定。

行为习惯上,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日俱增,但学习效果受限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系统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和当代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增强教学趣味性。

2.网络资源:引入相关网站和在线资料,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文化体验等活动,将民族精神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展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2.提出问题:视频中展示的节日和习俗,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些精神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

3.学生回答: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教师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重点讲解:以爱国为例,分析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体现,如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历史事件。

3.学生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体现爱国精神的事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目:给出几个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

2.学生展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环节: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小组讨论:教师提出一个与中华民族精神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2.学生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价值观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文化体验等活动,将民族精神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感悟文章。

教学过程流程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讲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5分钟)

-重点讲解爱国精神(10分钟)

-学生互动(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7.总结与作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