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指导学生提高写作的策略方法-做生活的有心人.doc

发布:2017-08-26约3.0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做生活的有心人 ——浅谈提高小学生写作的策略方法 【摘 要】写作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小学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在写作方面为学生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知识匮乏,阅读量小,平时观察不仔细,所以写作文对它们来说是最头疼的一件事。布置一篇作文,他们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优美的文章来,都是硬生生的几句话,为了凑够字数而写文章。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教学生把作文写好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就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生要写好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最基本的开始:多观察现实生活的人、事、景、物;多动脑筋;认真思考;练联想想象的基本功; 多阅读好文章;平时多练;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学会打腹稿。 【关键词】 语文 提高 观察 策略 训练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各科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的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叶圣陶)。凡是语文考试也总少不了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因此,无论是语文专家、学者,还是教师、学生,对此都十分重视。要想写好作文,特别是一篇佳作的速成,必定得力于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厚的作文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多观察现实生活的人、事、景、物 不少学生在平时作文时,最疼痛的是没什么材料可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像挤牙膏似地想一句写一句,干巴巴的,写完后连自己都不愿意看。这主要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让那些生动、鲜活的好材料从眼前溜走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这是写作的哲理。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我们只有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做到平时积蓄充实,习作时就不会感到难了。虽然要积蓄的东西是多方面的,有生活、知识、语言、思想认识的积蓄,但最主要的是生活的积蓄。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每个同学都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自己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透视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积累,激活创作的生活源泉。 二、多动脑筋,认真思考,练联想想象的基本功 在整个习作过程中,习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习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的学习习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语)。因此教师要注重联想方法的指导,想法设法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可进行片段练习,也可围绕某个话题畅所欲言,进行谈话式的联想或想象训练。例如观察中发现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就应想一想,为什么不同?看见一处景物很美,也要想一想,它怎么美,美在何处?我该怎样用语言形容它才好?读书的时候,觉得这段文字写得好,就要想一想,为什么好?作者是怎样写的?说话的时候,也要想一想,我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怎样才能表达得更清楚、更完美? 总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从观察生活到动笔成篇,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认真思考,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写作文而不注重思考是不会写出好文章的。 三、多阅读好文章。 阅读能打开通向世界、连通古今、通向内心的门户,可以提高人的认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语言,能为习作找到数不清的“切入点”并树立许许多多的“习作的范例”。要想写出好文章,必须多读好文章,这是所有成功者的经验。这正如蜜蜂酿造蜂蜜,首先要在百花丛中采集无数花蜜。同样,要想写出充实、优美的作文,也应该像勤劳的小蜜蜂那样,从多彩的生活和浩渺的书海中采集丰富的“花蜜”。 据说,曾有人向文学家苏轼请教作文之道,苏轼答道:“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由此可见,多读对写作来说有多么重要。但由于平时时间有限,我们只有尽可能地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多读一些名家诗文、同龄人的优秀作文选、身边同学的优秀习作,还有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尽收眼底,藏之于心。另外,对于好的文章、段落,尤其是自己喜欢的文章,还应该背诵,做到张口即来,脱口而出。比如,课内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能背下来对于写作会有很大帮助。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也是多读书的好处。 四、平时多练 矛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