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毒理学基本的概念.ppt

发布:2019-11-28约1.12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理论上,最大无作用剂量与最小有作用剂量应该相差极微。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根据亚慢性毒性试验或慢性毒性试验的结果来确定,是评定外源化学物对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主要依据。 以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基础可制定出某种外源化学物的ADI和MAC) * * 毒作用带 毒作用带(toxic effect zone)是表示化学物质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 * *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量的剂量轴 毒作用带 低 高? ──┼───┼─┼─┼────┼─┼─┼───┼──┼─┼──┼→ 安全限值 NOAEL 阈 LOAEL NOAEL 阈 LOAEL MTD MLD LD50 LD100 或VSD └────┘ └────┘ LD01 慢性 急性 ? * * 毒作用带 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 Zac=LD50/Limac (半数致死量/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 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 * 毒作用带 慢性毒作用带(chronic toxic effect zone,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慢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表示为: Zch= Limac /Limch 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 * 第四节 安全限值 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 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对生活和生产环境和各种介质(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中与人群身体健康有关的各种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此种浓度和接触时间内,根据现有的知识,不会观察到任何直接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也就是说,在低于此种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的危险度是可忽略的。 * * 第四节 安全限值 安全限值 动物试验外推到人通常有三种基本的方法: 利用不确定系数(安全系数); 利用药物动力学外推(广泛用于药品安全性评价并考虑到受体敏感性的差别), 利用数学模型。 * * 第四节 安全限值 每日容许摄人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是允许正常成人每日由外环境摄入体内的特定化学物质的总量。在此剂量下,终身每日摄入该化学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可测量出的健康危害。 最高容许浓度(maximal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系指某一外源化学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浓度。 阈限量 (threshold limit value,TLV)为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委员会推荐的生产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为绝大多数工人每天反复接触不致引起损害作用的浓度。 参考剂量 (reference dose,RfD) 是指一种日平均剂量和估计值。人群(包括敏感亚群)终身暴露于该水平时,预期在一生中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性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很低,在实际上是不可检出的。 * * 第四节 安全限值 不确定系数和安全系数(UF,safety factor,SF) 不确定系数100倍 物种间差异10倍 个体间差异10倍 毒效学 100.4 (2.5) 毒动学 100.6 (4.0) 毒效学 100.5 (3.2) 毒动学 100.5 (3.2) 图2-5 100倍不确定系数(安全系数)的构成(Renwick,1993) * * 一、判断 1. 蛇毒不是药物,是毒物。 2. 外来化合物在体内消除的速度变慢是一种损害作用。 3、质反应用于表示引起某种毒效应的发生比例。 4、LD50更少受个体耐受性差异性影响。 5、最大耐受量是指在一个群体中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剂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