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物中间体专业综合实验.ppt

发布:2025-03-14约6.0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内容:

磺胺醋酰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温度计和回流管的100mL三颈瓶中,加入磺胺17.2g,22.5%氢氧化钠22mL,开动搅拌,于水浴上加热至50℃左右。待磺胺溶解后,分次加入醋酐13.6mL,77%氢氧化钠12.5mL(首先,滴加醋酐3.6mL,77%氢氧化钠2.5mL;随后,每次间隔5min,每次2ml,将剩余的77%氢氧化钠和醋酐分5次交替滴加到反应瓶中)。加料期间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pH控制在12-13。加料完毕,继续保持此温度反应30min。然后,将反应液倾入250mL烧杯中,加水20mL稀释。用浓盐酸调pH至7,于冷浴中,放置1-2h,冷却析出固体。抽滤固体,用适量冰水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后用浓盐酸调pH至4~5,滤取沉淀压干。沉淀用3倍量(3mL/g)10%盐酸溶解,不时搅拌,尽量使单乙酰物成盐酸盐溶解,放置30min,抽滤除不溶物。滤液加少量活性碳室温脱色,抽滤。滤液用40%氢氧化钠调pH至5,析出磺胺醋酰,抽滤,压干,红外灯下干燥,测熔点(mp.179~184℃)。若熔点不合格,可用热水(1:5)精制。磺胺醋酰钠的制备

将以上所得磺胺醋酰投入50mL烧杯中,滴加少量水润湿(5ml)。于水浴上加热至90℃,滴40%氢氧化钠至固体恰好溶解,溶液pH为7-8,趁热抽滤,滤液转至小烧杯放冷析出结晶,抽滤,干燥,得磺胺醋酰钠。

(1)在反应过程中交替加料很重要,以使反应液始终保持一定的pH值(pH12~13)。

(2)按实验步骤严格控制每步反应的pH值,以利于除去杂质。

(3)将磺胺醋酰制成钠盐时,应严格控制20%NaOH溶液的用量,按计算量滴加。

由计算可知需2.3gNaOH,即滴加20%NaOH11.5mL便可。因磺胺醋酰钠水溶性大,由磺胺醋酰制备其钠盐时若20%NaOH的量多于计算量,则损失很大。必要时可加少量丙酮,以使磺胺醋酰钠析出。五、注意事项:六.思考题:**磺胺类药物有哪些理化性质?在本实验中,是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进行产品纯化的?01酰化液处理的过程中,pH7时析出的固体是什么?pH5时析出的固体是什么?10%盐酸中的不溶物是什么?02反应过程中,调节pH在12~13是非常重要的。若碱性过强,其结果是什么?若碱性过弱,其结果是什么?为什么?03苯乐来(扑炎痛)的合成**实验四关于扑炎痛**扑炎痛为一种新型解热镇痛抗炎药,由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经拼合原理制成,既保留了原药的解热镇痛功能,又减小了原药的毒副作用,并有协同作用。适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感冒发烧,头痛及神经痛等。化学结构式为: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乙酰胺基苯酯12扑炎痛的性质**扑炎痛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mp.174~178℃,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氯仿、丙酮。一、目的和要求**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了解酯化反应在药物化学结构修饰中的应用。。01通过本实验,熟悉酯化反应的方法,掌握无水操作的技能。。02通过本实验,掌握反应中产生有害气体的吸收方法。03二、实验原理**扑炎痛是由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经拼合原理制成,合成路线如下:三、主要仪器与试剂**仪器:锥形瓶,三口瓶,电动搅拌器,回流管,温度计,干燥管,电热套,水浴装置,减压蒸馏装置,抽滤装置试剂:水杨酸,醋酐,浓硫酸,乙酸乙酯,饱和碳酸氢钠,浓盐酸,氯化钙,氢氧化钠,止爆剂,阿司匹林,氯化亚砜,吡啶,对氨基苯酚,醋酐,丙酮,冰醋酸,95%乙醇,活性炭四、实验步骤**(一)、阿司匹林的制备(见实验一)(二)、扑热息痛的制备1、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干燥的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对氨基苯酚8.3g,醋酐10.3g(d=1.082g/cm3)和冰醋酸14.7g,装上回流装置,电热套中加热回流(110~115℃)维持2.5~3小时后改成蒸馏装置,减压蒸去醋酸,残留物倾入约等量的冰水中,搅拌结晶,抽气过滤,用冰水洗至中性,抽干,得粗品。熔点:168~170℃。本品水溶液中加FeCl3试液,即显兰紫色。鉴别:粗品用适量的热水溶解(约0.1g需2ml水,产品不纯则用水要少,湿品按60%的产品计算,这与原料质量有关)pH约为6,加适量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液冷却,即有结晶析出,抽气过滤,用少量水洗,抽干,干燥。精制:贰壹装有自动搅拌,回流冷凝器(上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排气导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温度计的250ml三颈瓶中,加入止爆剂、阿司匹林9g、缓慢加入氯化亚砜5ml,滴入吡啶1滴。电热套上缓缓加热,约在50min左右升至7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