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网络新世界 第一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docx
8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8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设计思路
本课以“8网络新世界”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世界,了解网络的两面性,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世界中自我保护,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风险,提高网络素养;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保护个人隐私;培养学生法治观念,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网络既有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具体细节: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网络成瘾、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欺凌等现象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在网络世界中如何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
-具体细节:
-难点一: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例如,通过对比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报道,学习如何识别虚假信息。
-难点二: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例如,学习设置强密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等安全知识。
-难点三:如何在网络交流中遵守文明礼仪。例如,讨论网络用语规范,学会尊重他人,不进行网络欺凌。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网络基础知识,如网络成瘾、网络安全等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网络使用经验进行讨论,分享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网络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网络图片、视频,增强直观感受。
2.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测试,提高学习趣味性。
3.网络模拟:通过网络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网络短视频,展示网络世界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2.提问:同学们在网络上都遇到过哪些有趣或难忘的事情?这些事情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3.学生分享交流,教师总结: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核心知识讲解:
-网络的两面性:介绍网络的积极作用和潜在风险,如信息获取、网络成瘾、网络安全等。
-网络安全知识:讲解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避免网络诈骗。
-网络文明礼仪:强调网络交流中的文明用语,尊重他人,不进行网络欺凌。
2.案例分析:
-展示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在网络世界中,我们要学会辨别是非,遵守规则,保护自己。
3.互动环节:
-提问:如果你遇到了网络欺凌,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问题,学会求助,保护自己。
-角色扮演:模拟网络诈骗场景,让学生体验如何识别和防范诈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分发网络安全知识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答案,讨论错误原因,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网络安全和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完成课后思考题,反思自己在网络使用中的行为。
2.家长签字确认,共同关注孩子的网络安全。
总用时:45分钟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网络安全知识手册》: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网络威胁及防范措施。
-《网络文明公约》:详细解读网络文明规范,包括网络用语、网络行为准则等。
-《网络世界的故事》:收集网络发展历程中的经典案例,展示网络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阅读上述拓展阅读材料,加深对网络知识的理解。
-家长协助学生查找网络安全的新闻事件,了解网络安全形势。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将网络安全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如何设置安全的密码、如何识别网络诈骗等。
-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或演讲活动,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表达能力。
3.知识点拓展:
-网络隐私保护: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信息泄露。
-网络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