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张瑞彬 (揭阳市揭西县人民医院骨外科 广东揭阳 515400)
【摘要】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 在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 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2008至1010年以来,29例资料完整的接受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对29例患者的36个椎体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PMMA注入量为3~7 ml ,平均4.7 ml。术后进行CT检查,严密观察并发症并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 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为术后1~6天,平均3.2天,持续观察可以发现止痛效果是持久有效的。有5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间盘,2个椎体骨水泥溢入椎旁软组织, 29例病人均未发生感染、脊髓压迫、肺栓塞等并发症。 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介入放射学中有效、安全的微创临床治疗手段,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有较好的疗效和较少的并发症。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83-0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简单、微创的手术方法。1984年法国的Deramond、Galibert等人于开创[1]椎体成形术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目前,PVP在国际上主要应用于治疗患者因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骨肿瘤等引发的疼痛,已逐渐成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缓解疼痛,尽快恢复活动能力。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actures,OVCF)患者共29例,并通过强化相关护理,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患者情况
收集我院2008-2010年间29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8.5岁,除4例为车祸引发骨折外,其余均为轻微外力或“自发”骨折。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背部疼痛, 胸椎或腰椎棘突有压痛和叩击痛,疼痛病椎最明显。其中19例患者失去自由活动能力,需要卧床且不能自行平卧位坐起。全部患者都进行过X射线检查和CT检查,经保守治疗后,效果均不明显。
1.2手术方法
填充剂采用不可降解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采用NHC-300mAC臂X线机,骨水泥专用穿刺针、骨水泥专用注射器。
患者视情况在术前30min给与鲁米、阿托品肌肉注射。各项术前准备完毕后,1.5 %利多卡因在手术目标椎弓根处进行大范围浸润骨膜麻醉或者进针途径麻醉。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术中C臂X线机正侧位双向透视证实穿刺针方向无误后,穿刺至目标椎体区前、中1/3处,注入骨水泥,在透视监视的情况下观察弥散情况,继续注入直到遇到阻力或者骨水泥到达椎体后壁,停止注射但不立即拔出,转动注射器待骨水泥基本凝固后再拔出。如骨水泥漏入椎管、神经根或椎旁静脉丛,则停止注射。之后视情况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时间平均60min,注射量为3~7ml,平均为4.7 ml。
2 结果
对29例患者进行PVP治疗,共完成了36个椎体成形术,其中腰椎31个, 胸椎5个,每次手术进行1~2个椎体成形术,其中单椎32例,双椎2例。1例患者穿刺过程中出现穿刺侧下肢感觉异常,调整方向后症状消失。
26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时间为手术后1~6天,平均3.2天。有效率89.66 % (26/29),剩余3例疼痛有部分缓解。
有6例患者共7个椎体发生渗漏,其中5个椎体手术中骨水泥溢入邻近椎间盘,2个椎体溢入椎旁软组织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4. 13%(7/29)。复查X光摄片显示治疗后,所有骨折椎体被骨水泥完全填充加固,椎体未见继续压缩。
所有患者均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如神经根损伤、肺栓塞或者感染等并发症,身体恢复情况良好。
3 讨论
3.1骨水泥的使用量及降低侧漏(外溢)率尝试
3.1.1有关骨水泥的用量
骨水泥用量与疗效的关系尚无定论。目前普遍认为,PVP的疼痛缓解率与骨水泥注射量或填充程度相关性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