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pdf
中期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第1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况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是我校2006
年6月申请,该课题于同年12月被立项,为国家“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
重点子课题,课题立项编号:教电馆研178号。
(一)课题目标
1、提高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加速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术,探索信
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2、培育一批相关课题的研究型教师,他们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水平
和教育技术能力,有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功能和教育质量,从而拉动学校跨越式发展,创建省
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3、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全面开展课改实验,获得相关的研究成果,
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报刊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出版课题相关论文及专着
(二)课题研究内容
1、主要研究如何让学生普遍养成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
以及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
并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3、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各学科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结
合起来,摸索出先进的符合时代变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
中期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第1页
中期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第2页
使教师不断进修,更新观念,适应信息社会变化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主要进展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高质量完成
1、完善了软硬件设施
我校于2002年建成校园网络,并逐年完善。现有网络教室一个,网线均接
入各班级。学校电子图书室藏有课例、教辅等资料500余片。
2、组织了求实的教科研队伍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均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有
较为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课题组
人员担任不同学科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建立有效的教科研机制
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
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
展提供了保障。在进行课题实验研究之初,我们健全了课题领导组织和队伍
网络,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和总体计划,不断地听取与研究第一线实验老师
的意见。对计划加以修订和补充,使计划更符合校情,更符合规律。研究阶
段发现课题的选题过大,研究人员负担过重,因此课题组成员一致同意:
从小做起,逐步推广。把课题先分解成五个模式,分别为:个体探究式
微观模式、问题发现式微观模式、意义感悟式模式、互动交往式微观模式和
实践训练式微观模式。
4、全体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
我校课题实验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中期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第2页
中期报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第3页
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在本课题实验研究开始之初,我们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中青年教师
全部通过教师信息技术考核。
(二)精心开展课题研究
1、在校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课题组工作是非常规范,课题组成员定期开
展不同形式的学科研讨活动,内容落实。聘请市教研室专家每周定期来我校
指导教科研工作。不仅如此,我们还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多次派老师外出参
加培训和学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2、分学科制定计划并开展活动,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大
力实施课堂教学整合。开设《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
究》实验班和对照班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评价。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和兄弟学校交流,课题组成员先后到各
校上展示课近20节,取长补短,扩大视野。
4、课题组注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