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老河口市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送审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河口市位于鄂西北边陲,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老河口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春秋名将伍子胥的故里,汉代开国丞相萧何的封地,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在此出任县令。因扼鄂、
豫、川、陕四省要冲,素有襄陨要道、秦楚通衢之称。东北部与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接壤;东南部与襄樊市襄阳区相邻;西北部连接丹江口市;西部和西南部以汉水为界与谷城县相望。316国道、汉十高速公路、汉丹铁路穿境而过,版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52.9万。全市辖1乡、7镇、2个办事处、258个行政村(居委会)。
截止目前,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6台、容量173.5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8座,主变15台、容量57.7兆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3条39.26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9条135.91公里;6--10千伏线路68条1097.79公里;配变1666台、容量222.75兆伏安。目前,老河口市电网形成了输变电配套、布局合理、运行稳定、经济高效的“手拉手”供电网络,各变电站具有两个电源点互为备用,城区供电网实现了双电源供电,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老河口市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基本概况
老河口市按照湖北省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要求,完成了5个乡镇、142个村的建设计划目标。具体完成的建设任务为:在赞阳办、光化办、李楼镇、洪山嘴镇、仙人渡镇等5个电气化乡镇,建设电气化村103个,在张集镇、竹林桥镇、薛集镇、孟楼镇、袁冲乡等5个非电气化乡镇建设电气化村39个;电气化乡镇建设比例达全市乡镇的50%,电气化村建设比例达到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5.04%。结合电网建设与多项技改项目的实施,老河口市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共投入资金8017万元。
我市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二是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也为三是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电气化乡、村建设,有效动了以及乡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纷纷用上了电磁炉、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基本过上了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四是美化了农村环境。,是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
老河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将此项任务纳入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李守成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刘黎明,副市长曾红斌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办事处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领导小组,采取了集中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保证。供电部门以及涉及的乡镇、村组也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构建了三级工作网络,形成了“政府发动、电力推动、乡镇主动、群众互动”的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格局,保证了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顺利开展。
市政府、社会、电力企业等各方面密切配合,提高认识,明确任务,以政府的力量强势推进、加快推进、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供电公司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积极落实,,不断加快电网建设,完善农村供电网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劲的能源保障和动力支撑,推动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实践证明,建设农村电气化,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宣传,营造为将政策宣传到家,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建设氛围政府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的态度,认真部署,精心组织,严格按照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文件、标准等要求,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全面铺开的各个阶段,始终牢牢把握好安全关,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研讨会、现场会,梳理存在的疏漏,针对问题寻求有效途径和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并予以落实,以确保农村电气化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压安全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建设方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级领导对工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深入基层、亲临现场,视察工程进展情况,并帮助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更是不间断地巡视各地检查、指导工作克服、施工环境复杂等困难,起早贪黑,高标准成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任务。
优化电网结构。全市电网以110千伏汾洪线、光王线、光太线3条线路与系统连接作为电源引入点,提供3路独立电源;3座110千伏和8座35千伏变电站都具有两个可靠电源点互为备用;35千伏变电站形成环网供电;城区10千伏配网实现“手拉手”供电。
完善配网项目建设。自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来,全市新建、改造配电台区162个;新建、改造35千伏输电线路10.64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04.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