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与大数据审计案例 唐雪松 教案 第8--10章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doc
PAGE
30-
《审计学:原理与大数据审计案例》教案
第八章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一、本章在整门课程中的逻辑关系
整门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审计证据种类与特征,掌握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审计程序,认识审计工作底稿。
二、本章总学时
3学时
三、本章教学内容简介
第一节审计证据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
第三节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案例大数据技术在亚太实业审计中的应用
思政内容:
1.分析“瑞华审计康得新案例”,领会对证据要保持质疑精神。
2.行业专家分享实例,归述作为审计人员,应当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专创融合内容:
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思考审计程序及技术方法的创新。
四、学情分析
审计学开设于大二学所第1学期,学生已经掌握先修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乐于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及专业实践经验,对审计仅有浅显的认知。
五、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审计证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特征,了解不同审计模式下对审计证据的要求;
了解审计证据的定义、目的和具体分类,掌握审计工作底稿性质和编制要求,掌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和变动;
了解大数据时代下,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形式、要素等。
素养提升:
专业素养——传授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审计依据的专业认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形成专业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工作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思政素养——弘扬和培育审计人员在收集、分析审计证据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相结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审计证据特征,塑造学生在获取和分析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具备的工匠精神和质疑精神,使学生明白审计工作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培养学生以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独立的审计精神。
六、本部分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教学重难点为掌握审计证据的特征以及审计工作底稿要素。
教学策略:问题导向、案例及事例分析、比较分析。
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线上教学APP活动
八、本章教学设计
第八章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时间分配(分钟)
备注
学习目标:
了解审计证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特征,了解不同审计模式下对审计证据的要求;
了解审计证据的定义、目的和具体分类,掌握审计工作底稿性质和编制要求,掌握工作底稿归档的期限和变动;
了解大数据时代下,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形式、要素等。
素养提升:
专业素养——传授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审计依据的专业认知。思政素养——弘扬和培育审计人员在收集、分析审计证据过程中“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相结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提问回顾上一章重要知识点,介绍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思考问题导入
审计证据包含哪些特征?
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审计程序有哪些?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保存期限分别是何规定?
讲授法、问答法
10
第一节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定义与分类
二、审计证据的特征
三、审计模式与审计证据
讲授法、事例分析
多媒体教学
20
专业素养: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特性。
思政素养:分析“瑞华审计康得新案例”,领会对证据要保持质疑精神。
第二节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与目的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与编制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讲授法、
案例分析、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
20
专业素养: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和编制目的;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格式、要素和范围,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第三节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案例:大数据技术在亚太实业审计中的应用
讲授法、
事例分析、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
10
思政素养: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思考审计程序及技术方法的创新。
PAGE
44-
九、作业、思考题
(一)作业
本章线上APP作业,自学本章慕课。
(二)思考题
1.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的关系是什么?
2.大数据时代审计证据与传统的审计证据的差异?
3.审计工作底稿为什么重要?
十、本章教学创新总结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融合,线下与线上教学活动相互串接,问题导向式教学,适时穿插教学案例,关键知识点设计问题进行讨论。
第九章审计抽样
一、本章在整门课程中的逻辑关系
整门课程的辅助内容之一,认识审计抽样的含义与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