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4.doc

发布:2025-03-17约2.8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5-

雨霖铃

一、教学内容分析

《雨霖铃》是人教版一般中学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其次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心情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恋恋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肯定量的诗词,但无法敏捷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尝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行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尝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尝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打算。

三、设计思想

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四、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2、驾驭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实力目标: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驾驭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育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妙的爱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尝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

请学生观赏《深秋美景图》,并思索:说出古代表达离情别绪的诗句。

提示: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4、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作者柳永介绍: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就只好以开玩笑的看法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为人放荡不羁,和歌伎有深厚的交往,怜悯她们的遭受,正是“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词多取材于同歌伎们一起的悲欢离合。

词牌“雨霖铃”:

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所以这支曲是寄予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师朗诵课文并指导:

师生共同鉴赏本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意思是:秋蝉的鸣叫凄凉急迫,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一阵暴雨刚刚停留。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意思是: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值恋恋不舍之时,船夫催着要动身.手拉着手泪眼相望,竟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意思是:想到我要越走越远,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深厚,傍晚浓云覆盖着南方的天空是多么深远宽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思是: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哀痛地离别,(今日我们分手)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季节,(叫人怎能承受)!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这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妙的日子,美妙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

、艺术特色:

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

凄切

哀婉

伤感

离别难

思念苦

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

(实写:别时之情

虚写:别后场景)

、请将原文与改写的词比较,说说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雨霖铃

蝉虫凄切,看长亭晚,骤雨初停。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将发。执手相看泪眼,有千语吩咐。念去去、千里相隔,暮霭深厚楚天暗。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梦醒何处?芳草地凄风冷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指导全班同学朗读:

名句观赏: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赏析:把“酒、柳、风、月”这四种最能触动离愁的送别诗的典型意象集中成为一幅凄清的画面。

2、关于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清照

关于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此夜曲中闻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