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章《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说课稿 北京课改版.docx

发布:2025-02-20约3.2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第二节化学方程式》说课稿北京课改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第二节《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配平原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化学反应,发展逻辑推理和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九年级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化学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分子和原子等。他们能够识别简单的化学符号和分子式,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化学实验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现象。学生的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化学方程式的初步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习风格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偏好通过实验直观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理论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配平方法时遇到困难,尤其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计量学的理解。此外,学生可能难以将化学方程式与实际化学反应联系起来,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验操作中,精确测量和操作技巧的掌握也可能成为学生的挑战。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九年级化学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化学方程式相关的图片、图表、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以辅助学生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演示实验所需的化学药品、试管、烧杯等实验器材,确保安全使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布置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实验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如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是如何表示的?如何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反应表示方法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出化学方程式。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配平原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

2.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配平方法。

3.教学过程:

a.书写规则讲解: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顺序、符号含义、系数表示等,用时5分钟。

b.配平方法讲解:讲解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等配平方法,用时5分钟。

c.质量守恒定律讲解: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环节:布置几道化学方程式书写和配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纠正错误,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出问题: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邀请学生回答。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深入讲解。

3.合作探究: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化学方程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化学方程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a.书写规则讲解(5分钟)

b.配平方法讲解(5分钟)

c.质量守恒定律讲解(5分钟)

3.巩固练习(10分钟)

a.练习环节(5分钟)

b.讨论环节(5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包括化学符号的规范使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正确标识、系数的合理调整等。此外,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等技巧完成复杂方程式的配平。

2.能力提升: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