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创编2》教案——项目一《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教案.docx
项目一《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幼儿舞蹈创编2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二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流程与方法。
掌握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要点,包括题材选择、情节设计、动作设计及其他表现形式的设计。
(二)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独立创编幼儿小歌舞(剧)作品,包括动作设计、情节编排、语言对白及舞台美术等。
能够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创编示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改编与创新。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编思维与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创编的热情。
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心理与情感,创编出有深度、有感情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流程:从确立题材与主题到动作设计及其他表现形式的设计。
不同类型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要点:儿童文学类、动画形象类、日常生活类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在表演中自主表达。
如何在创编中平衡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避免过于复杂,保持幼儿舞蹈的“童真”“童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理论知识。
示范法:通过具体示例展示创编过程。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创编思路,激发创新思维。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精彩的幼儿小歌舞(剧)视频(如《小猫钓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视频中幼儿小歌舞(剧)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小歌舞(剧)的特点与创编要素。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讲解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流程:
确立题材与主题:明确小歌舞(剧)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在主题思想的引导下进行题材的选择、提炼与加工。例如,“尊敬老人”的主题,题材可以从幼儿去敬老院照顾老人的场景中提炼。
情节设计:情节的设计可以是从幼儿耳熟能详的动画片段与经典的儿童文学故事中进行改编,也可以是从幼儿日常的所见所闻中进行体验创作。例如,《小猫钓鱼》的情节设计可以围绕小猫三心二意钓鱼的故事展开。
动作设计:根据小歌舞(剧)的主题与情节,进行舞蹈动作的设计。动作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表演能力,同时要与情节紧密结合。
其他表现形式设计:增加语言对白,进行人物之间的交流和幕与幕之间情境变化的提示;增加道具,进行舞台装饰,加强情节展示,提升舞台美感;增加歌唱,通过歌唱艺术的唱词、音色变化等刺激观众的听觉器官,使之更好地为艺术展现服务。
注意事项:幼儿小歌舞(剧)是幼儿舞蹈的高级表现形式,是包含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在创编时不能只局限于舞蹈动作的设计,还应在以“幼儿为本”的前提下进行多种艺术表现的尝试。
介绍不同类型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要点:
儿童文学类:以《小猫钓鱼》为例,讲解如何从儿童文学故事中提炼题材与情节,设计符合幼儿表演能力的动作及其他表现形式。
动画形象类:以《别看我只是一只羊》为例,讲解如何从动画形象中提炼题材与情节,设计符合幼儿表演能力的动作及其他表现形式。
日常生活类:以《敬老院的一天》为例,讲解如何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提炼题材与情节,设计符合幼儿表演能力的动作及其他表现形式。
(三)小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类型(儿童文学类、动画形象类、日常生活类),讨论创编思路,包括题材选择、主题确立、情节设计、动作设计及其他表现形式的设计。
教师巡视: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重点: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幼儿小歌舞(剧)创编流程与要点,强调创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完成所选类型幼儿小歌舞(剧)作品的创编初稿,并准备下一课时的实践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幼儿小歌舞(剧)的创编流程与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展示作业初稿:邀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创编的幼儿小歌舞(剧)作品初稿,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与建议。
(二)实践指导(20分钟)
分组实践:各小组根据上节课的讨论结果与教师的建议,继续完善幼儿小歌舞(剧)作品的创编,并进行排练。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创编与表演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作品的质量。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15分钟)
小组展示: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创编的幼儿小歌舞(剧)作品,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看并做好记录。
学生互评: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从题材选择、主题确立、情节设计、动作设计、其他表现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优点与不足之处。
教师总结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