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舞蹈创编2》教案——项目二:《造型创造与动作发展》教案.docx

发布:2025-03-26约2.03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项目二:《造型创造与动作发展》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幼儿舞蹈创编2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二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幼儿舞蹈创编中造型与动作发展的基本技法。

掌握造型的定义、创造方法及动作发展的常见手法,如重复、对比、夸张、象征与拟人等。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法独立创编幼儿舞蹈作品,包括设计造型、发展动作。

能够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创编示例,结合实际教学情境进行改编与创新。

(三)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编思维与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创编的热情。

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心理与情感,创编出有深度、有感情的作品。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幼儿舞蹈造型的创造方法:通过身体部位变化、空间与方位变换呈现造型。

幼儿舞蹈动作发展的常见手法:重复、对比、夸张、象征与拟人。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在表演中自主表达。

如何在创编中平衡技法与幼儿的表演能力,保持幼儿舞蹈的“童真”“童趣”。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幼儿舞蹈造型创造与动作发展的基本技法。

示范法:通过具体示例展示创编过程。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创编思路,激发创新思维。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精彩的幼儿舞蹈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对视频中幼儿舞蹈造型与动作发展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法。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讲解造型的定义与创造方法:

造型的定义:舞蹈造型是一种以身体形态存在于空间的具有审美感的艺术状态。在幼儿舞蹈中指的是空间活动中运用幼儿的身体演绎出的各种动态形象以及在舞台空间移动变化位置的瞬间停顿和片刻静止。

造型的创造方法:

身体部位变化生成的造型:通过头部、脚部、躯干、关节等身体部位的变化生成造型。

空间与方位变换形成的造型:利用上、中、下三度空间及8个方位进行造型与动作的创编。

介绍动作发展的常见手法:

重复:对幼儿舞蹈作品中已经出现的舞蹈动作、动律、姿态、步伐、技巧进行有意义的重复。

对比:通过动作设计、线条运用、音乐变化、构图、道具等使用进行对比,突出舞蹈形象。

夸张:对幼儿舞蹈动作进行夸张、放大的艺术处理,增加动作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象征与拟人:通过拟人化与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舞蹈动作。

(三)小组讨论(10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造型创造方法或动作发展手法,讨论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创编幼儿舞蹈。

教师巡视: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与建议。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重点: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造型定义、创造方法及动作发展的常见手法,强调创编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完成所选造型创造方法或动作发展手法的创编初稿,并准备下一课时的实践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造型的定义、创造方法及动作发展的常见手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展示作业初稿:邀请几个小组展示他们创编的幼儿舞蹈造型或动作初稿,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与建议。

(二)实践指导(20分钟)

分组实践:各小组根据上节课的讨论结果与教师的建议,继续完善幼儿舞蹈造型或动作的创编,并进行简单的排练。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创编与动作设计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作品的质量。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15分钟)

小组展示:各小组依次展示他们创编的幼儿舞蹈造型或动作,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看并做好记录。

学生互评:展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从造型的创造、动作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优点与不足之处。

教师总结评价: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与创新,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课程内容: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幼儿舞蹈创编技法的重要性和创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幼儿舞蹈创编中大胆创新,关注幼儿的心理与情感,创编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六、教学资源

教材:《幼儿舞蹈创编》相关章节内容。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课件等。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幼儿舞蹈的音乐。

道具:根据创编需要准备的道具,如小树苗、小动物道具等。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创编与表演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幼儿的心理与情感,避免动作过于复杂或成人化。

课后及时总结教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