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pdf

发布:2024-10-11约1.05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1、《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

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一、“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

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

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我记不清这是谁说过的话,但它给我留

下深刻的印象。

“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

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

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

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首先让学生计算出已经测量出的三角形内角和,

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

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再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快捷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

是180°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组内讨论,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

试。通过学生自己撕各类三角形,再把各个角拼在一起,从而验证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能拼出一个平角,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的结论。接着让学生合作,进行折叠三角形,算出折成后的三

角形的内角和仍然为180°,再一次明确: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变化,

-1-

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

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

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

题参与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

务。

二、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

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已知等腰三角形

中顶角或底角的度数,让学生应用结论求另外的内角度数。第三层练

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练

习设计提问体现开放性,“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

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三、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

在用“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虽然发言的学

生边说、边演示,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没有取得成功。

准确地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使折纸的`关键,但对于学生来说,先

找中位线,再进行对折,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却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对中位线的概念没有准确地认识。针对学

生的这个特点,我选择不用语言讲解,而是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让

学生在仔细观察、用心感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操作以正确

的指引,保证学生体验成功,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参与学生的探

究活动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询问、点拨、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

-2-

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存在的不足

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和大小不同的

三角形基本图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在一些练习中出现了求变化得

到的三形内角和时出现了认知的盲点,如,如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

形拼成一个大三形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还有部分学生出现等于360

度的现象,这些如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学生对于三内角形内角和

的性质的认识会更深入。

2、《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

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

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

去探究,并利用多媒体去验证学生的结论,最终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

都是180°。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

们自己飞翔。“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

度数有何奥秘?”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

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

拼、折拼等实际操作,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