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pdf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1、《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
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一、“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
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
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我记不清这是谁说过的话,但它给我留
下深刻的印象。
“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
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
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
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首先让学生计算出已经测量出的三角形内角和,
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
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再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快捷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
是180°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组内讨论,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
试。通过学生自己撕各类三角形,再把各个角拼在一起,从而验证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能拼出一个平角,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的结论。接着让学生合作,进行折叠三角形,算出折成后的三
角形的内角和仍然为180°,再一次明确: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变化,
-1-
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
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
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
题参与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
务。
二、练习设计,由易到难。
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层练习是已知
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已知等腰三角形
中顶角或底角的度数,让学生应用结论求另外的内角度数。第三层练
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练
习设计提问体现开放性,“你还知道了什么”,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
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三、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
在用“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时,虽然发言的学
生边说、边演示,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是没有取得成功。
准确地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使折纸的`关键,但对于学生来说,先
找中位线,再进行对折,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却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对中位线的概念没有准确地认识。针对学
生的这个特点,我选择不用语言讲解,而是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让
学生在仔细观察、用心感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给学生操作以正确
的指引,保证学生体验成功,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参与学生的探
究活动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询问、点拨、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
-2-
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存在的不足
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体验到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和大小不同的
三角形基本图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在一些练习中出现了求变化得
到的三形内角和时出现了认知的盲点,如,如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
形拼成一个大三形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还有部分学生出现等于360
度的现象,这些如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学生对于三内角形内角和
的性质的认识会更深入。
2、《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
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
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
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
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
去探究,并利用多媒体去验证学生的结论,最终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
都是180°。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
们自己飞翔。“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
度数有何奥秘?”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
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
拼、折拼等实际操作,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