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核酸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五 章 核酸的化学 Chemistry of Nucleic Acid 什么是核酸(nucleic acid)? 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信息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并指导蛋白质生物合成 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 1868年 Fridrich 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核素” 1944年 Avery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 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1968年 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 1975年 Temin和Baltimore发现逆转录酶 1981年 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测序方法 1985年 Mullis发明PCR技术 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1994年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2001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框架 第 一 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The Chemical Component and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 1. 核苷酸(基本单位) 1)分子组成:碱基、戊糖和磷酸 小结:DNA与RNA不同 分布:DNA —— 细胞核、线粒体等 RNA —— 细胞核、细胞液 组成: 功能:DNA —— 遗传信息携带者、传代 RNA —— 参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分子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 1)定义 指构成核酸的各个单核苷酸之间连接键的性质,以及组成中单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碱基排列顺序)。 2)真核与原核DNA一级结构的特点 真核生物 重复序列 断裂基因 回文结构 原核生物 重叠基因 操纵子模型 1)原核生物的DNA三级结构 (二)RNA的种类和分子结构 1. RNA的种类和功能 第 二 节 核 酸 的 理 化 性 质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s of Nucleic Acid 核酸的分子大小 核酸的溶解度和黏度 核酸的酸碱性质 核酸的紫外吸收性 第 三 节 核酸的分离与含量测定 一、核酸的提取、分离和纯化 (一)DNA的分离纯化 (二)RNA的分离纯化 二、核酸的定量 紫外吸收(260nm) 定磷法 定糖法 本章重点 掌握 核酸连接方式;DNA和RNA的分子组成及不同;DNA的二级结构;三种参与蛋白质合成的RNA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 DNA变性、复性、分子杂交、增色效应、Tm等的概念 不同来源的DNA分子 变性 复性 DNA-DNA 杂交双链分子 核酸分子杂交的应用 研究DNA分子中某一种基因的位置 确定两种核酸分子间的序列相似性 检测某些专一序列在待检样品中存在与否 是基因芯片技术的基础 破碎细胞 提取核蛋白 去除蛋白 沉淀核酸 NaCl溶液(0.14M) 苯酚 氯仿-异戊醇 苯酚 氯仿-异戊醇 *防止RNA的体外降解 染 色 体 2. RNA特点 种类繁多 分子量相对较小 一般以单股链存在,也有局部二级结构 碱基组成含有U而不含T C和G配对,U和A配对 碱基组成之间无一定的比例关系 稀有碱基较多 3. 参与蛋白质合成的三类RNA 1)tRNA *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含 10~20% 稀有碱基,如 DHU 3′末端为 — CCA-OH 5′末端大多数为G 具有 T?C 稀有碱基 N,N二甲基鸟嘌呤 双氢尿嘧啶 N6-异戊烯腺嘌呤 4-巯尿嘧啶 *tRNA的二级结构 三叶草形 氨基酸臂 DHU环 反密码环 额外环 TΨC环 反密码子 tRNA的反密码子环上有3个碱基与mRNA上编码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具有碱基反向互补关系,可以配对结合,此3个碱基称反密码子 * tRNA的三级结构 —— 倒L形 * tRNA的功能 活化、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翻译。 思考? 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DNA位于细胞核内,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液中完成,这一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2)mRNA(种类最多、寿命最短) DNA mRNA 蛋白 转录 翻译 原核细胞 细胞质 细胞核 DNA 转录 转录后剪接 转运 mRNA hnRNA 翻译 蛋白 真核细胞 * mRNA成熟过程 hnRNA 外显子 (exon) 内含子 (intron) mRN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