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pdf

发布:2024-12-12约2.1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创造情境,营造学生乐于思考的氛围

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初,应尽量营造出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

课堂环境,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时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要真

正做到和蔼亲切,这样学生才乐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在民主、和

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的张扬个性,唤起创造的

热情,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回答时应给

予他们期许的目光,鼓励的眼神,这样学生会更大胆一点。特别是在

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

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

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

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探索思维。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

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为使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过程,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探索,

从而让学生自行发现科学道理,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品尝到探索成

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老

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并根据不同的教学

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精心诱导

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

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

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最

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如:在教学《圆的认

识》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圆片,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

让学生在充分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基础上,概括出圆面积的意义。再让

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

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引导转化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起学生用旧知探索新知的

兴趣,并明确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接着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通

过小组汇报、采访小组等不同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互助合作的精神,并通过

电脑验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圆可以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渗透化曲为

直的方法。最后通过分组讨论汇报、试写面积公式等不同形式,再借

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使学生

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

难点。此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比

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

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通剪一剪、

拼一拼、比一比、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

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打破思维定势,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从事大量重复性的活动与练习,

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呆板,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

决。所以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

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

如“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360千米,正好行了甲乙两

地路程的5/9,这辆汽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①循着顺向思维用分数

除法可得解法360÷5/9-360或360÷5/9×(1-5/9);②从“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的思路来考虑可得解法360×[(1-

5/9)÷5/9];③循着已行路程离乙地的路程的几倍思路探索可得解

法360÷[5/9÷(1-5/9)];④从归一法思考得出解法360÷5×(9

-5),学生从不同角度列出了算式,每种列法都体现一种思维方式,

在求异中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加强思维训练,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他的思维能力是紧密相关的。一个人思

维能力差,他的创新能力必然差。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

加强思维训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