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中图版.doc

发布:2025-03-27约6.5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0-

其次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学科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从整体性的角度去认知相关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综合思维:结合动植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从要素综合和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

人地协调观:通过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明确人类活动要敬重自然、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学问体系导图]

一、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彼此间相互依靠、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的表现形式: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表现

(1)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更会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变更,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会产生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所不具备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2.意义: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更的预料、自然区划、生态环境爱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类活动对某一要素的变更可能会使自然地理环境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生态环境恶化;二是生态环境改善。因此,人类活动对某一要素的变更肯定会引起环境的“变更”,但不肯定是“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可用六个字来理解记忆,即“关联性”“制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要素的功能之和。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除了具有每个要素的独特功能以外,还具有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一般状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养分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疆,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旁边海疆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养分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疆浮游植物()

A.总数量削减,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削减,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获得信息】

①一般状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养分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②不同的季节、海疆,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③图示为长江口旁边海疆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④图中显示长江口旁边海疆西部的浮游植物密度较东部小。

【尝试解答】(1)D(2)C(3)A解析:第(1)题,由信息③④可知,长江口旁边海疆的8月浮游植物密度是自西向东增大的。第(2)题,由信息①②可知,不同季节、海疆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结合信息③④可推知,夏季长江入海径流量大,水体含沙量大,泥沙中养分物质丰富,随径流入海及海水的顶托影响,长江口旁边水体中含沙量与养分物质自西向东增加,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增大。第(3)题,由信息①可知,养分盐、光照、水温是影响海水浮游植物数量的正相关因素。冬季时水温降低,浮游植物数量会削减,此季节入海径流削减,泥沙含量削减,养分盐类物质削减,密度高值区会向陆地方向移动。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推动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更。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面图表所示:

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柔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气候与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更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四周,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与生物

气候→生物

赤道旁边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生物→气候

森林茂密的地方,四周的气候相对潮湿;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有,加剧干旱程度

气候与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与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很多湖泊由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