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计算方法.doc

发布:2019-08-07约4.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PAGE 5 - 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伸长量计算方法 中成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郑尚军 邮编:610072 [提要]本文对后张法预应力筋理论伸长量采用计算器编程列表计算,一束 筋分段计算伸长量,全束迭加求和。对各段起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和终点 张拉力的概念理解和计算方法,有分析探讨之见。有列表计算示例,为此类 施工复核验算提供参考、借鉴。 一、前言 先张法预应力筋,为无管道摩阻的直线筋,不存在平均张拉力的问题,直接用图纸张拉力按总长计算伸长量,计算简单,不作赘述。以下只对后张法伸长量计算作一小结。 公路桥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要求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制。对于施加张拉力,只要千斤顶校验准确,按规程操作,张拉吨位,易于控制。但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有时不易达到。除了检查机具和工艺操作外,再对力筋的断面和弹性模量进行检测,并对设计提供的理论伸长量进行复核计算。这一复核计算工作,施工中是必要的。 在某大桥166米三跨连续箱梁施工中,预应力张拉朿种类很多,有些的较长且弯点较多的力筋,双控制难以达到,实际伸长量偏小。除采取其他措施外,首先对设计伸长量进行详细验算。由于计算公式烦复且位数较多,以各段计算累加,大量数据且零乱,只整理最后结果,计算过程杂乱无章,第二人难以清理复核。 采用计算器编程列表计算,将已知数输入,立即得出需要的结果,一目了然,计算者轻松愉快,也易于他人复核、审核。故将此计算方法整理如下,为以后此类计算提供参考或仿照。 二、力筋平均张拉力PP计算公式 《桥规》P339附录G—8精确计算公式 PP=P[1-e-(KX+ μθ) ]( / (KX +μθ )] (1)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344表10—33简化计算公式: PP=P[1+e-(KX+ μθ)] / 2 (2) 式中符号意义: P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段张拉的曲线筋按以上(1)式或(2)式计算。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一束曲线预应力筋,一般由若干直线段和曲线段共同组成的,由于孔道偏角和摩阻系数不同,各段的张拉力即不等,采用分别计算。 這里提出一个“起点张拉力”、“终点张拉力”和“平均张拉力”的概念:进入结构第一段起点张拉力为设计张拉力,第一段终点张拉力,也就是第二段起点张拉力,即上一段终点张拉力=下一段起点张拉力,(见图一) 把每段预应力筋的张拉力,近似看作线性关系递减变化,故每一段的点张拉力,可按起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推算而得(见图二),对下式不难理解。 P终=P平-(P起-P平)=P平-P起+P平=2P平-P起 P终—计算段的终点张拉力(N); P起—计算段的起点张拉力(N); P平—计算段的平均张拉力(N); X—计算段的钢筋长度(m); θ—计算段的曲线切线偏角。由图纸已知条件可算出角度,再化为弧度(rad、弪)。(提示:1。=0.0174533弪)。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摩擦系数,参见下表: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见下表: 系数k、μ值表 (《桥规》附录G—8) 孔道成形 方 式 K 值 μ 值 钢丝朿、钢绞线、光面钢筋 带肋钢筋 精扎缧纹 钢 筋 预埋铁皮管 道 0.0030 0.35 0.4 —— 抽芯成形管 道 0.0015 0.55 0.6 —— 预埋金属螺旋管道 0.0015 0.20—0.25 —— 0.5 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ΔL计算公式: ΔL=PPL/APE P 式中符号意: ΔL—理论伸长值(mm),按上式计算。 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按上页公式计算; L—计算段预应力钢筋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即1.95—2.0×105mpa)。 四、计算器编程:(CASIOf(x)4000p计算器)。(用简化公式) 字母代表意义: A:代表计算段起点张拉力; B:代表计算段平均张拉力; C:代表计算段终点张拉力; X:代表计算段钢束长度; θ:代表计算段曲线的切线偏角(弪); L:代表计算段理论计算伸长量(即为上式的ΔL)。 “A”:?→A:“X”:?→X:“θ”:?→θ:“B”▲A×(1+e-(0.0015X+0.25θ))÷2→B▲“C”▲(2B-A)▲“L”▲B×X÷420▲  (77步) 程序中的字母、数字说明:0.0015—选定的k值;0.25—选定的μ值;420—为下面例题有关数值和单位換算而得,目的为减少编程步数,简化编程,同时减少输入按键次数。如本例:A:140mm2;E:2.0×105;P—1KN=1000N;X:1m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