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七言律诗体裁的特点;识记诗中的生字词;了解诗句中夸张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品评作品中的词句,让学生通过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
情感与态度
了解红军长征中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出示十八大相关图片及文字信息,揭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
承上启下的总结,揭示课题《七律?长征》
师: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就让我们通过《七律?长征》的学习,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与诗人的情怀。
出示《七律?长征》朗诵音频,给出三个任务,小组讨论
师:任务一:跟随音频小声地朗读课文,留心生字词的读音
任务二:留心朗诵者在诵读诗题时的小停顿,思考停顿的原因
任务三:全诗共八句,留心第二、四、六、八句句末一字的读 音之间有什么关联
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字音;标出字音,逶迤(wēi yí)、磅礴 (páng bó)、丸(wán)、崖(yá)、岷(mín),全班齐读字音。
指名读诗题,揭示间隔符的特点,全班齐读诗题。
简介七言律诗体裁的特点:全诗共四联八句;第二、四、六、八句句末一字必须同韵。
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
品读鉴赏
领略诗境
品读鉴赏
领略诗境
品读鉴赏
领略诗境
二、读诗文、晓诗意、感悟语言
1、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给出三个任务
师:任务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任务二:用诗中的一个字说说这是一次怎样的远征,体会“不 怕”一词在诗文中的含义
任务三:理解首联中“等闲”一词的意思及其在诗文中的含义
指名读诗文;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汇报用“难”一字形容远征;出示长征路线图,简介长征的历程,让学生体会“难”字在诗文中的含义。
揭示“不怕”一词的含义:写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英勇顽强,无畏艰险,表现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生汇报“等闲”一词之意;揭示“等闲”一词的含义:写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从容不迫,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首联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指名读首联,诵读出红军的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2、让学生找出描写红军长征途中对山的征服的诗句
学生汇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五岭的逶迤和乌蒙的磅礴;学生汇报“逶迤”、“磅礴”的词意;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连绵起伏的样子;磅礴指山势高大险峻。
出示“巨浪”和“细浪”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细浪”一词写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逶迤的五岭像是起伏的微波细浪,磅礴的乌蒙像是滚动的小小泥丸,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的描写手法?学生汇报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描写手法。
师:诗人运用这巧妙的夸张和对比手法,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对崇山峻岭的征服,对一切困难的蔑视。
(5) 指名读颔联,读出红军的英雄气概。
3、让学生找出描写红军长征途中对水的征服的诗句
学生汇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出示金沙江的相关图片资料,学生汇报“云崖”一词之意。云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
简介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体会“暖”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将寒冷的江水写得温暖如春,表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
出示泸定桥相关图片资料及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简介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体会“寒”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写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悲壮,传递了背水一战,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指名读颈联,读出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飞夺泸定桥的悲壮
全班齐读尾联,体会“更喜”一词在诗句中的含义。
师:红军跋山涉水,浴血奋战,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又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与前面种种喜悦相比,自然更甚一筹。“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配乐朗诵
拓展提升
三、诵诗文、悟诗情、升华感情
1、让学生思考诗文的艺术概括性是如何体现的
师:长征如此伟大的主题,诗人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其中包含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
2、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回顾诗文中的五幅征难图,体会诗文的艺术概括性。
师:《七律?长征》,共四联八句五十六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3、配乐朗诵诗文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逶迤——细浪
磅礴——泥丸
云崖—— 暖
铁索—— 寒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