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字城市规划与技术 第四章-1数字规划分析基础.ppt

发布:2025-03-28约6.74千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叠加分析(Overlay)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加栅格计算分区统计栅格单元统计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加相交合并*第一节数字规划分析基础地形分析基于TIN和DEM数据进行坡度分析坡向分析光照分析挖填分析通视性分析地形剖面分析*第一节数字规划分析基础流域分析基于DEM数据流向分析流水累积量河流网络提取自动划分流域*第一节数字规划分析基础网络分析基于矢量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最佳路径分析最邻近设施:最近服务设施分析服务区域:服务设施布局分析行驶方向:导航软件*第一节数字规划分析基础规划空间分析模型以解决规划空间问题为目标;以规划区的地理数据库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实现对规划空间的分类、分级和分区等综合评价。*第一节数字规划分析基础*卫星、航空遥感影象,系列地形图纸城市现状调查与建库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料,相关规划、政策法规等空间布局规划、专项规划编制现状分析评价、发展预测自然、社会经济等资料TIN/GRID城市三维建模数据格式转换与重组专业GIS软件规划成果数据库规划管理分析与应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数据库空间定量分析模型图幅分层、拼接,分要素矢量化GIS软件平台扫描配准、影象合成、特征处理1、生态敏感性分析模型(多因子图层叠置分析) ——长汀县域空间管制规划2、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 ——公共服务与区位评价分析3、元胞自动机分析模型(CA) ——城市空间生长模拟分析*五.建模实例第一节数字规划分析基础研究思路按新规划编制办法要求,我们将“生态敏感性”的概念引入空间管制规划。按照区域生态敏感性的高低,划分不同利用程度的空间区域,对区域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利用空间的控制与引导,努力为长汀县域整体空间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优化提供最优的空间规划与政策框架,使此次的城镇体系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1、生态敏感性分析模型

——长汀县域空间管制规划生态敏感性分析基本原理选用对该区域开发建设影响较大的高程、坡度、建成区、水域、森林、农田、水土流失和自然保护区等八个影响因子作为生态敏感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可以划分高程、坡度、水域、森林、农田、水土流失和自然保护区为自然因子和建成区为人为因子。并按其重要性程度划分为5级,即极高生态敏感区、高生态敏感区、中生态敏感区、低生态敏感区、非生态敏感区。*单因子图层生成*图层叠置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GIS栅格分析工具,通过确定的叠加规则的运算,得到长汀县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结果。*生态敏感性类别生态敏感指数面积(km2)占全县面积比重(%)非敏感区131.481.02低敏感区3100.243.23中敏感区5192.546.21高敏感区7382.9612.35极高敏感区92393.1877.19生态敏感性总分类结果区域空间管制规划实现根据长汀县的发展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生态功能分区,将县域空间划分为严格保护空间、控制开发空间、规划调控空间三大类型。严格保护空间主要是指生态敏感性极高和生态敏感性高的区域,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引导开发空间主要是指生态敏感性处于中级的区域,作为控制发展区或过渡区,主要包括引导城市建设空间、引导农业生产空间。规划调控空间主要是在县城建成区以及各乡镇已有主要居民点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调控,可作大规模或强度较大的开发利用。*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可达性建模概念*2、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

——公共服务与区位评价分析每个栅格的属性值表示其“成本”(Cost),即表示在栅格区域通行时该所花费的时间成本。最短时间距离——可达性度量区域交通地理要素数据栅格化*2、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

——公共服务与区位评价分析居民出行成本栅格最短路径计算*2、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

——公共服务与区位评价分析公共服务区的自动生成*2、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

——公共服务与区位评价分析医院服务人口估算使用医院服务范围图与人口居住分布图叠合后,即可估算得出每个医院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计算结果如下:*2、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

——公共服务与区位评价分析区域交通可达性分析衡量地区交通条件的重要方法,与以往画等时圈、等距圈的机械模式不同,合理评价了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为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奠定基础。应用案例:吴江市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