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4 第四章 城市用地及其规划布局 第一节 城市用地一、城市用地 (一)概念 城市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确定城市用地的规模和范围 ·进行用地的功能组合和划分 ·合理利用并节约土地 定义: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二)城市用地的特征 1、自然特征:不可移动性、空间定向性、耐久性 2、归属特征:社会隶属关系(如使用权、产权) 3、经济特征: ?区位经济价值(地价差异) ?开发价值(生地与熟地) ?所有权价值(所有权的出让和转让) 4、法律属性: ?土地不动产的资产类别 ?通过法律而具备法律属性 (三)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四)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环境区划、农业区划等 (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二、城市用地的适用性评价 (一)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评价 1、地质条件 (1)地基承载力(地耐力):影响建设造价 一般地耐力要求:最好>150Mpa(1T/M2=10Mpa) 最低≥100Mpa (2)地震 ——依据地震基本烈度,进行设防标准的确定 ?基本烈度——百年内该区可能出现的最大烈度,是设 防的依据 ?设计烈度——切实而经济的烈度 ——考虑地震时,土地改变情况。如:土质的液化等 (3)滑坡与崩塌 ?常发生在丘陵或山区、河道、路堤等 ?用地选择应避免使用不稳定的坡面或采取工程措施 (4)冲沟 ?水土流失、切割土地增、增加建设工程投入 ?对地表水导流、绿化、修建护坡工程等 (5)矿藏 ?资源之一,其分布与开采影响到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布局的形态 如:淮南市 2、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江河湖海(泊)等地表水的状况 ?使用价值:城市水源地、水运交通等 ?环境价值:改善气候、稀释污水、排除雨水、美化环境 ?地表水的防洪问题(灾年的水位、设防标准、重现期) 重要的城镇、工业重心、大城市按100年一遇,200年一遇较核验证;一般城镇按20~50年一遇 (2)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状况(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流动态势等),作为城市水源,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利用 ·水位下降所引发的地面沉降 ·地下水的水质污染 ?地下水的补给措施 ·统一管理,合理开采 ·加强植被,减少径流 ·开挖蓄水池,保留水面,以加强渗透 3、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住宅和建筑物的最佳朝向 ——日照间距(Insolation Standard) (2)风象 1)风向玫瑰图、风速图 2)污染风向玫瑰图 fp=f·λ 或依据污染系数作图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风速 2)静风和微风——盆地和峡谷地区 静风:V<0.1m/s ?空气滞留,不利污染扩散 ?城市布局、道路走向、绿地分布等方面,应考虑有利于城市的自然通风,如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空间 (3)温度: ?城市“热岛效应” :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过程散发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较外要高的现象。 (4)降水与湿度 ?雨量的多少及降水强度对城市排水设施有较突出的影响 ?滨水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山区城市的山洪问题 ?城市相对湿度比郊区低,对城市居住环境有较大影响 4、地形条件 1)地形条件对规划和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城市规划布局、平面结构与空间布局——特色的创造、城市轮廓线的形成。 如河谷、低山区、山区、平原、水网地区等 ?地面的高程与高差——对制高点的利用、竖向规划、供排水等 ?地面的坡度——供排水、建设土方量、道路走向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向阳坡的利用 ?地形对其它方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