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二极管和晶体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4章 二极管和晶体管;第14章 二极管和晶体管; 学会用工程观点分析问题,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器件的数学模型和电路的工作条件进行合理的近似,以便用简便的分析方法获得具有实际意义的结果。
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时,只要能满足技术指标,就不要过分追究精确的数值。
器件是非线性的,特性有分散性、RC 的值有误差、工程上允许一定的误差、采用合理估算的方法。;14.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14.1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14.1.1 本征半导体;Si;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理:;14.1.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14.1.2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小 结; 1. 在杂质半导体中多子的数量主要与
(a. 掺杂浓度、b.温度)有关。;14.2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14.2.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2. PN 结加反向电压(反向偏置); PN结的单向导电性;2. 半导体受温度和光照影响,产生本征激发现象而出现电子、空穴对;同时,其它价电子又不断地 “转移跳进”本征激发出现的空穴中,产生价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在一定温度下,电子、空穴对的激发和复合最终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平衡状态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一定,即反向电流的数值基本不发生变化。;14.3 二极管;阴极引线;14.3.2 伏安特性;14.3.3 主要参数;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你会做吗?;二极管的测试
1.二极管极性的判定
将红、黑表笔分别接二极管的两个电极,若测得的电阻值很小(几千欧以下),则黑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正极,红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的负极;若测得的阻值很大(几百千欧以上),则黑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负极,红表笔所接电极为二极管的正极。(指针式万用表。若为数字式万用表,其内部电源极性正好相反);2.二极管好坏的判定
(1)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很大(几百千欧以上),
正向电阻很小(几千欧以下),表明二极管
性能良好。
(2)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和正向电阻都很小,表明
二极管短路,已损坏。
(3)若测得的反向电阻和正向电阻都很大,表明
二极管断路,已损坏。; 二极管电路分析举例 ;实际二极管:死区电压? 0.5V,正向压降?0.7V(硅二极管)
理想二极管:死区电压=0 ,正向压降=0 ;例:如图,当E=5V时, IV=5mA,则 E=10V,IV=( )注:实际二极管
A. I=10mA B. I10mA
C. I<10mA D. 不确定;电路如图,求:UAB;两个二极管的阴极接在一起
取 B 点作参考点,断开二极管,分析二极管阳极和阴极的电位。;ui 8V,二极管导通,可看作短路 uo = 8V
ui 8V,二极管截止,可看作开路 uo = ui;例:波形转换;14.4 稳压二极管;3. 主要参数;(1)稳压二极管正负极的判别
(2)稳压管稳压时,一定要外加反向电压,保
证管子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当外加的反向
电压值大于或等于UZ时,才能起到稳压作
用;若外加的电压值小于UZ,稳压二极管
相当于普通的二极管使用。
(3) 在稳压管稳压电路中,一定要配合限流
电阻的使用,保证稳压管中流过的电流
在规定的范围之内。;稳压管只有与适当的电阻连接才能起到稳压作用。;例:如图,已知UZ=10V,负载电压UL( )
(A) 5V (B)10V
(C)15V (D)20V;例:已知ui = 6sinωt,
UZ =3V,画输出波形。 ;例:两个稳压管,稳定电压分别为5.5V和8.5V,正向导通压降都是0.5V,如果要得到0.5V、3V、6V、9V和14V稳定电压,应如何连接?;14.5 晶体管;基区:最薄,
掺杂浓度最低;14.5.2 电流分配和放大原理; 为了了解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原则及其放大原理,首先做一个实验,实验电路如图14.5.1所示。在电路中,要给三极管的发射结加正向电压,集电结加反向电压,保证三极管能起到放大作用。改变可变电阻Rb的值,则基极电流IB、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都发生变化,电流的方向如图中所示。 ; 图14.5.1 三极管电流放大的实验电路;由实验及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实验数据中的每一列数据均满足关系:
IE=IC+IB ;此结果符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2)每一列数据都有ICIB,而且有IC与IB的比值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