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教学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世界多极化 深入发展》教学反思
作课教师:武朝辉
本节课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经过多次修改后最终定稿,相较第一次上课变化也是挺大的,在准备和调整过程中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一节课,无论在大家眼中是简单还是复杂,内容多与少,要上一节优课真的是一个历练和雕琢的过程,总得来说值得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贴近生活,以学定教
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当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统一的课程模块”。实际生活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和时事政治的了解和关注度不是很高,对国际社会总体了解不多,学生整体对国际政治关注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提高。在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过程中,学生的了解也是仅仅停留在历史课本上学习到的一点知识,要在政治学科的角度分析有深度还是有点困难的,所以课前的导引视频的选择,能精炼,有代表性,突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变化才更好,因此,我选择了金砖国家和一带一路类的视频,通过实例让学生看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这个过程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材料和素材很重要。
二、设置问题,学生质疑再探,巩固知识
在我们预设的问题中不一定能解决掉所有的问题,因为学情不一样,所以,给学生讨论的环节中,让学生能对问题中再提问题,这样就能够把一个知识点给透彻的分析到位,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小组合作,组间一对一的竞争对创设问题和质疑问题效果很明显,为了给自己小组得到更多的得分机会,小组会积极主动的寻找问题,而且发现他们都在想方设法的难住对方,这个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对过往知识的把握就更加深刻和系统化了,可以说事半功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突破本课难点。
三、小组讨论目标问题组织要有策略,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让小组分组讨论一道问题和知识点,比如设置有5个问题,就让5个组分别讨论,看起来效率很高,一个组讨论一个问题,最后展示,大家共同学习。但是这个过程中有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除了本组讨论的问题,其他习题小组根本就不看,其他小组展示的时候不一定能深刻理解,因为听和参与是有质的差别的。因此,我第二次设计讨论环节的时候就把5个问题中的两个本节课重点问题让所有的小组在讨论完自己的问题后统一都讨论这两个问题,达到了有分有合,集中和统一相结合,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是教育的核心元素,他们不仅是教的对象,而且是教学中最活的教育资源。因为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最好的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更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利于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四、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教育功能。
新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在教学中如何确立和实现目标,绝不是简单地写在白纸上的几行黑字,而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追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被教学内容和教师丰富的思想情感所吸引时,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美的境界中,体验着美的情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师生在情感交融中达到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接受教育。所有目标环节的设计,都以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呈现,并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为最高追求。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我追求实现课程目标和教育元素相统一的教学,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