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税制结构(58页).ppt

发布:2017-06-13约1.11万字共5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税制结构 第一节 税制构成要素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包括税收的基本法规、条例、实行细则、稽征管理办法等。 税制的法律形式(核心)税法。 ?税法包括: 实体法: 回答对谁征税,拿多少, 税额 22种税 如何计算税额 (企业帐上) 程序法: 如何办理税务登记、建帐、 国库 《征管法》 申报、缴款及争议的解决 (国家财政收入) 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 税目 征收范围 计税单位 税率(税额) 十、高尔夫球及球具 10% 十一、高档手表 20% 十二、游艇 10% 十三、木制一次性筷子 5% 十四、实木地板 5% 第二节 税收分类 第三节 税制结构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新中国税制的建立 1950年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 二、我国税制建设上的几次改革 (一)1953年的税制修正 (二)1958年的税制改革 (三)1973年的简并税制 (四)新时期的税制改革 从1979年开始围绕经济的大调整和大变革,对税制也进行了全面改革。84税改主要内容是:建立了涉外税制,以利改税为核心,建立健全企业所得税制;建立新的流转税制;对其他各税进行全面改革。经过10多年的改革和建设,建立了以所得税和流转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促进了80年代中国经济的起飞。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制改革和建设 (一)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其主要内容包括推行普遍征收的中性化的增值税,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确立个人所得税制,扩大地方税比重,为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1994年税制改革的成效 这次税制改革基本上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税制体系;建立、完善了税收收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税收的聚财功能;依法治税取得了长足进展;税收征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新税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税制结构设置不理想,流转税比例过大 2.税收调控功能有所削弱 3.依法治税思想没有在实践中很好地贯彻 本章重点 1、税制要素及其内容。 2、税收分类。 3、我国税制结构。 4.94税改的内容。 速算扣除数的两种计算方法: 原理法(定义法):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 现用原理法计算前面三级累进税率表的速算扣除数。见下表: 三级累进税率表 级数 所得额级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2 3 100元以下(含100元) 超过100元—200元部分 超过200元—300元部分 5% 8% 10% 0 3 7 ┋ ┋ ┋ ┋ 全额:100×5%=5 第一级: 5-5=0 超额:(100-0)×5%=5 全额:200×8%=16 第二级: 16-13=3 超额:(100-0)×5%+(200-100)×8%=13 全额:300×10%=30 第三级: 30-23=7 超额:(100-0)×5%+(200-100)×8%+(300-200)×10%=23   公式法:本级速算扣除数=前一级最高所得额×(本 级税率-前一级税率)+前一级速算扣除数   依据公式,速算扣除数计算如下: 第一级:0×(5%-0)+0=0 第二级:100×(8%-5%)+0=3 第三级:200×(10%-8%)+3=7 根据原理法:速算扣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