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根的形态与结构.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根的形态与结构
基本知识体系
根是植物体生长在地下的营养器官,依据根的发生位置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
定根分为主根和侧根。根分布在土壤中形成根系,主要行驶吸收和固着作用。
根的结构包括根尖结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
根的形态特征有主根系和须根系之分。
根常常与土壤中的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根瘤和菌根,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
基本概念
根的功能
吸收、输导和贮藏;吸收水分、矿质元素(N P K Ca S)CO2 H2O 输导: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养料 支持、固着:根系广而深 合成、分泌:合成氨基酸、生物碱、生长激素;分泌黏液和多种物质
根的生长的三向性:向地性、向肥性、向水性及其应用。
根的特殊形态
收缩根:百合科锦枣属,菊科蒲公英属
呼吸根:桑科榕属的支柱根
寄生根:菟丝子、列当
板状根:番龙眼属
攀缘根;常春藤
不定根:许多植物除了能产生定根外,还能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根来,这些根发生的位置不固定,与胚根无关,某些植物常常因为胚根萌发不久就死亡,而由胚轴上长出的不定根构成。
定根:指发育于植株特定部位的根,由种子中的胚根萌发而形成的根
主根:由胚根直接发育的根
侧根: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时,就会从内部侧向生出许多支根
根系:任一植物地下部分的根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 双子叶植物 深根系 垂直生长
须根系:主要由不定根及其侧根所组成 , 单子叶植物 浅根系 水平生长
依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可分为:
深根系:根系分布于土壤深层的植物
浅根系:根系多在水平方向朝四周扩展,常分布在土壤的浅中层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从分生区到根毛区各区的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除根冠外,其他各区的细胞特征逐渐过渡,无严格界限)
分区 外观 细胞特点 功能 根冠 帽状 不规则,外围细胞排列松散,具丰富的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保护,向重性 分生区 圆锥状 等径,排列紧密,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核大,分裂能力强 分裂补充新细胞 伸长区 圆柱状 远离分生区的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沿纵轴方向伸长,液泡化明显,分化程度高 细胞生长和分化 成熟区 柱状具毛 细胞分化成熟,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为了适应对水分等的吸收和运输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不活动中心:许多植物根尖分生区的前端中央部分,细胞分裂频率低或不分裂,此区域称不活动中心。其细胞内细胞器减少,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速率降低。有丝分裂活跃的原始细胞位于不活动中心的周围。
初生生长:有根尖顶端分生组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过程
初生组织:初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
初生结构:有出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初生组织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组成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表皮:是位于成熟区最外一层生活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来。许多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扩大吸收面积,有些植物的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其中长细胞为一般的表皮细胞,二段细胞含有较浓的细胞质和较大的细胞核,为生毛细胞
皮层: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在根中占很大比例
外皮层:是多数植物根的最外一层或数层形状较小,排列紧密而整齐的细胞
皮层薄壁细胞:位于外皮层和内皮层之间
内皮层:是皮层最内一层形态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特殊的细胞
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共同组成:(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外始式,茎为内始式初生韧皮部都为外始式
原生木质部 环纹、螺纹导管
初生木质部 外始式
后生木质部 梯纹、网纹、孔纹导管
维管束(相间排列)
原生韧皮部 筛管 无伴胞
初生韧皮部 外始式
后生韧皮部 筛管 伴胞
薄壁细胞:数层,位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凯氏带:存在于根初生结构内皮层细胞的上下横向壁和左右径向壁上的一种木质化和酸质化的带状加厚
次生生长:由次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各种成熟组织的过程
次生组织:次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熟组织,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次生结构:次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生维管组织的结构
根的次生结构及其产生过程:
根的次生结构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