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pdf

发布:2025-03-26约5.5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高考的改革,信息技术课程将像其他传统学科一样被纳入高考考察

的范围,但是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很难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培

养学的创造性能力。作者在经历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的挫败后,尝试采用“任务

驱动+分组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课堂效果和学生任务完成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

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使用“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布置目标明

确的任务,使他们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技术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激

发他们学习的激情,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分层教学,学习任务单

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科目,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初对这门学

科兴趣浓厚,怎样维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新考高的背景,

信息技术将逐渐被纳入高考考察学科,所以本文将从实际课堂教学出发,运用数据统计

的方法对比传统教学法和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教学法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师的

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一)高考改革对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师的要求

2017年,浙江省作为新高考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首次将技术课程(含通用技术和

信息技术两门课程)纳入高考考试科目,其分值占比与物理、化学等传统选考科目一致,

满分为100分。从浙江省颁布的高考考试说明来看,信息技术主要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

记忆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察范围有:信息技术基础、多媒

体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等。从学生学选考的比重来看,信息技术由原来“不受待见”

1

的学科变为了高考选考的热门科目,学科地位的变化,让学生和家长都开始关注信息技

术这课程,尤其是教师的教授方法。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得从自身出

发,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于新高考对学生的要求,适应

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的课堂教学

本人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有多年,在开始执教的一段时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

中一直采用以教授法和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法开展信息技术的教学。以教授“认识

PhotoshopCS6的工具面板”为例,以下是本人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

导入课题:展示一张利用PhotoshopCS6合成的班级合影照片导入新课,相对于普

通的照片,这张经过合成后的照片添加了相框、背景和一些漂亮的装饰。学生对如何利

用Photoshop合成这张照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授新课:首先,本人按照PhotoshopCS6工具面板的顺序,依次讲授介绍各个工

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然后,再将引入新课时的那张照片的原图导入Photoshop,利用

工具面板上的工具逐步合成出一张精致的合影照片。在教师看来,这原本是一件很简单

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这时候已经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对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操作表现

的不耐烦、无聊。最后,将素材传送到学生机后,接下来是学生独立的上机操作时间,

教师开始对操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在听

取了讲解和观看了演示之后,还是不能很好的使用一些工具。如:使用“快速选择工具”

制作选区时,误选了不该选择的区域却不知道如何撤销;输入文字后不知道怎样调整字

体的相关属性等。有一部分同学完成的很顺利,用时较短,在其他同学还在操作的时候,

这部分学生已经开始玩起了游戏,并且他们的作品和教师演示时制作的几乎没有区别,

缺乏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很明显,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忙碌而“充实”的,教师事无巨细,每种工

具的讲解每个操作的演示都很到位,但是这种以教师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授课方法是低效

和费时费力的。

2、关于教学效果的数据统计

为了能够准确的掌握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为了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

长,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本人对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进了统计:顺利完成本节课任务的

2

同学占全班总人数的30%,这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只利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任

务,剩余时间用来打游戏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