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单元 课题3 常见的盐(第3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发布:2025-03-14约1.5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十单元常见的酸、碱、盐

课题3常见的盐(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知道一些常见化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施用化肥的注意事项及“利”与“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如果养分不足,植物就会生病,我们要怎么办呢?

【资料】图片展示叶色不浓绿的蔬菜、倒伏的小麦、果实稀疏的玉米。

【观察与思考】仔细观察图片中蔬菜的生长状况,注意叶片的颜色、形态等特征,与正常生长的蔬菜进行对比。并尝试从化学知识出发,分析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例如,叶色不浓绿可能与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有关,叶尖枯焦或边缘焦枯可能是另一种营养元素过量或缺乏的表现。

1.激发兴趣与好奇心。

2.建立理解与联系。

环节二:常见的肥料及其作用

【过渡】植物生长需要养分,土壤所能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因此要靠施肥来补充,施肥是使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就是说明肥料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讲解】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需求量较大,但常供应不足,因此补充氮、磷、钾等元素成为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必然措施。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当然还有同时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

【讲解】氮肥的作用及常见的氮肥。

【提问】在这些氮肥中谁是含“氮”之王,请计算说明。

【讲解】磷肥、钾肥各自的作用及常见化肥举例。

【总结】请梳理常见的化肥种类及其作用,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各类肥料的种类及作用,以及植物生长中缺少这些元素所表现的状况等。

【学生活动】应用化学计算,比较氮含量大小。

【总结与交流】用表格的方式结构化地梳理常见的肥料与作用,形成系统认知。

揭示肥料对农作物生长的核心价值,强调氮、磷、钾等关键元素对农业增产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详尽讲解与学生自主阅读,构建对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的全面认知。

通过计算比较氮肥含氮量,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系统化梳理肥料种类与作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归纳能力,形成深刻且条理清晰的知识体系。

环节三:化学计算

【提问】学以致用,用化学思想解决真实问题。

例:某地计划种植水稻,经测定,土壤中需补充钾元素8kg、氮元素10kg,试计算至少需要购买硝酸钾、硝酸铵的质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利用化学计算求解。找到突破口,形成解题思路,列式作答,求取答案。

将化学计算融入新课,学以致用,从化学视角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夯实化学计算功底。

环节四:辩证思考、交流讨论

【过渡】虽然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还是在最近出台了化肥、农药的“零增长”计划,请看一则新闻。

【展示】新闻报道: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现目标。

【讲解并板书】将学生零散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了解为何要明确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

【交流讨论】综合人口数量、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环境等因素,讨论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

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归纳整理信息、阅读教材及交流讨论,学生将综合考量人口、耕地、粮食产量与环境等因素,深入探讨施用化肥与农药的利弊,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使用观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小结化肥的相关知识,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

巩固知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