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社会行为动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动机对社会行为的支配作用 社会行为是在动机的直接激发下进行的。动机的支配作用,表现为对社会行为的发动、加强、维持或停止。研究表明,人类的基本动机是相同的,但是,用来满足这些动机的方式却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发生更大的推动作用。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在有些情况下,对一个由内部动机引起的行为给以奖励,反而会削弱内部动机。 社会心理学家狄西(Deci)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奖励、自我控制和自我决定、外在动机的施加者三种因素可以削弱或增强内部动机。也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性格特点与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很高的相关,表现为教师越是控制学生,学生的内部动机则越被削弱。 二、对本能论的批评 (2)同一种类的所有个体都具有这种行为,几乎没有个体差异。如果这种行为有性别差异,那么这一种类的同性别个体都具有这种行为。 (3)这种行为以确定的模式表现出来。 根据这三个条件不难理解,人类在出生初期确实有一些本能行为,如吮吸反射等。但是很快,这些行为就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变型或几乎消失。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理论中最有代表性、影响较为深远的是马斯洛(A. H. Maslow, 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54)提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人的活动的动力基础结构: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指人对食物、睡眠、性的需要等,生理需要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2.安全需要 安全需要包括生理上的安全和心理上的安全需要,生理上的安全需要主要指个体避免受外物的伤害和侵袭,避免人身意外的需要;心理上的安全需要主要指个体工作有保障、收入稳定、情感安适、免于焦虑等的倾向。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指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上的联系,并维持、发展这种良好的关系的需要,包括参加社团、追求爱情等。 4.尊重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两个方面。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类具有的成长、发展、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在通常情况下,以上五种需要按顺序依次排列,形成需要的层次结构。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占优势时,必须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占优势。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还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匱乏性需要(deficiency needs)和成长性需要(growth needs)。 前者可用有机体的不平衡状态所导致的紧张这种理论来解释,这类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成长性需要包括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缺乏性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但是成长性需要在得到满足后会产生更大的不平衡状态,产生更强的动力。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到了一些批评。 第一:个体的高层次需要和低层次需要不能同时驱动行为的观点受到质疑。 第二:关于这一需要层次理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以美国社会为蓝本的,美国是典型的个体主义文化,对于集体主义文化是否适用,还值得研究。 三、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出发,形成了关于人的需要的基本观点: 1、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 2、是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 和发展需要。 3、是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 1、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默雷(Murray,1938)是最早有系统地提出成就动机概念的学者。而第一个系统全面地研究成就动机的是麦克里兰(McClelland)。 默雷把人类的需要分成20种,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麦克兰德则认为,成就动机是个体在做事时与自己所持有的良好或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或欲望。 一般认为,成就动机包括两个方面:追求成功的倾向(tendency to seek success)和避免失败的倾向(tendency to avoid failure)。 阿特金森推导得出:当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时,个体最倾向于接受成功的可能性为0.5的任务,当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避免失败的倾向时,个体最倾向于拒绝成功的可能性为0.5的任务。 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考察,宏观层面上有社会文化因素;微观层面上有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等。 2、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affiliation motive)又称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