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行政行为.doc

发布:2016-11-26约1.52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行政行为本章是非重点章。本章应重点掌握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要件、分类,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强制。 本章近五年考试分数统计 年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综合分析题 合计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2005       1 2       1 2 2006 1 1 1 2       2 3 2007 1 1             1 1 2008 1 1 1 2       2 3 2009 2 2       1 2 3 4 本章近五年考点归纳 2005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综合分析题    2006 单项选择题 行政确认 多项选择题 行政确认 综合分析题    2007 单项选择题 行政监督的特征 多项选择题    综合分析题    2008 单项选择题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多项选择题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综合分析题    2009 单项选择题 授益性行政行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多项选择题    综合分析题 行政行为的种类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了解)   行政行为通常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和服务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服务职能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旨在产生某种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行政行为这一概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即国家行政机关及授权性组织;   (2)行政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履行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责,实现行政管理和服务的目标;   (3)行政行为的表现形式是行使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权的直接体现;   (4)行政行为是旨在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但是从广义上讲,行政行为为既包括行政法律行为,也包括行政事实行为。所谓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行为不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法律效果为目的,而以影响或者改变事实状态为目的实施的行为。比如,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为依法提供资讯或者情报信息的行为,即属于典型的行政事实行为。   行政行为的主要特征:   1.从属法律性   2.裁量性   3.单方意志性。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即可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而无需与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   比如,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不需要提前与纳税人进行商议,取得纳税人的同意。   4.效力先定性。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未被国家有权机关依法宣布违法无效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行政相对方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具有约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   5.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但并不等于说,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必须强制实施。      二、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熟悉)   (一)行政行为的内容   1.赋予权益或义务。如,颁发许可证与执照,赋予纳税义务、受义务教育的义务、缴纳罚款的义务等。   2.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如,吊销许可证和执照就是剥夺权益,而免征农业税、车船税等就是免除义务。   3.变更法律地位。如,工商部门对企业法人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等   4.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如,医疗事故鉴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动产变更登记等。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   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争辩力、不可变更性,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但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性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不能变更,基于法定事由,经过法定程序,行政行为可以依法变更。   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表现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的拘束力。   3.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不论合法还是违法,都推定为合法有效。   4.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例如,强制受罚人缴纳罚款。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行政行为的确定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行政机关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已经作出的行政行为   B.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则一律不得改变   C.行政相对人必须遵守并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   D.行政行为一经做出,便被推定合法有效   [答疑编号1112030101] ?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行为的确定力。B是对行政行为确定力的错误理解,C项是拘束力,D项是公定力。      三、行政行为的分类    划分标准 分类 例举 1 以行政行为的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范围为标准 内部行政行为 行政处分 外部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复议、行政征收等 2 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 抽象行政行为 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