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第五章麻醉病人的护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麻醉病人的护理 麻醉的定义 应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接受手术的病人痛觉暂时消失。 理想的麻醉能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达到安全、无痛、精神安定和适度肌肉松弛的目的。 概述 临床麻醉方法分类: ?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吸入全麻、静脉全麻、静吸复合全麻 ?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 腰麻、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分类】 ?吸入全身麻醉 (inhalation anesthesia) ?静脉全身麻醉 (intravenous anesthesia)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吸入全麻 【优点】 麻醉药直接经呼吸道吸入和排出。 麻醉深度的调节容易。应用最广泛。 【缺点】 对呼吸道有刺激,麻醉诱导期易出现并发症,苏醒早期痛觉较静脉麻醉明显。 吸入全麻 复合麻醉的定义 凡2种以上药物(麻醉药、镇静药、镇痛药及肌松药合用)或麻醉方法复合使用的麻醉。 临床上全身麻醉多为复合麻醉。 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Block 将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阻滞脊神经根或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范围无痛,这种麻醉方法称为椎管内麻醉或椎管内阻滞。 特点:病人神志清醒。 镇痛效果确切,肌松弛好。 缺点是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紊乱,且不能消除内脏牵拉反应。 一、蛛网膜下腔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根,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脊髓麻醉或腰麻。 如取坐位穿刺,将重比重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仅阻滞第3、4、5骶神经,即麻醉范围只限于肛门会阴区,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 穿刺 常取侧卧位,背部与手术台的边缘平齐,两手抱膝,脊椎尽量弯曲,使腰椎棘突间隙加宽。 穿刺点宜选择在腰3-4间隙(图)。两侧髂嵴间的连线通过第四腰椎棘突或腰椎3-4间隙,以此作为定位基准。 腰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用于2~3小时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会阴部手术 禁用: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高压、椎管内病变等。②穿刺部位感染或败血症。③心血管功能不全,如休克、心衰、冠心病等。④脊柱畸形、外伤或结核。⑤凝血机能障碍。 腰麻时局麻药的选择 普鲁卡因(2%~5%) 丁卡因(0.2%~0.5%) 布比卡因(0.5%~0.75%) 利多卡因(2%)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 低血压: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血容量,血压骤降可用麻黄碱15~30mg静脉注射。 2 呼吸抑制:吸氧,维持循环,紧急时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3 恶心、呕吐:吸氧、升压,暂停手术,必要时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静脉注射。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4 头痛:多发生在术后2-7日,多数在1周内消失。当穿刺针较粗或反复穿刺刺破硬脊膜时,脑脊液不断漏入硬脊膜外腔,使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为预防头痛,术中和术后应补充足够量的液体;术后平卧4-6小时。出现头痛时,嘱病人平卧休息,给予镇痛剂,鼓励多饮水;严重者可硬脊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或右旋糖酐。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5 尿潴留:为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①支配膀胱的骶神经被阻滞。②下腹部或肛门、会阴手术后切口疼痛。③病人不习惯于床上排尿。根据病人情况,可采用针刺穴(三阴交、足三里、内关、中级)、热敷膀胱区、温水冲浴会阴部、调整体位和姿势、肌注卡巴胆碱等方法,必要时采用导尿术。 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躯干的某一节段产生麻醉作用,称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图)。 若将局麻药从骶裂孔注入骶管,则称骶管阻滞或骶管麻醉。 硬膜外阻滞有单次法和连续法两种(图)。 穿刺方法 有直入法与侧入法两种。 腰部穿刺时,针尖抵黄韧带时均有一种坚实感,阻力增加,突破黄韧带后便有落空感。 确定针尖已在硬膜外腔,然后在针管内插入硬膜外导管(图),拔针后导管应留置3~4厘米于硬膜外腔内。先经导管注射试验剂量,相当于一次腰麻的量,5分钟后再注入维持量。 适应证和禁忌证 凡脊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均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故可包括腰麻的适应证,临床实践中最常用于上腹部、胸壁手术。 禁忌证与腰麻相同。 硬膜外阻滞局麻药选择 利多卡因(1%~2%) 丁卡因(0.2%~0.3%) 布比卡因(0.5%~0.75%) 硬脊膜外阻滞的并发症及护理 1 全脊髓麻醉: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穿刺中刺破硬脊膜,使全部或大部分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病人可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呼吸停止。一旦发生,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 硬脊膜外阻滞的并发症及护理 2 毒性反应:血药浓度超过耐受能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