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麻醉病人的护理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麻醉病人的护理; 【概念】; 第一节 全身麻醉; 一、吸入麻醉; 一、吸入麻醉;2、气管内插管
;麻醉深度 体征 适应证意识消失 由清醒至呼之无反应,痛觉存在 不需肌松小手术兴奋抑制 R不规则,屏气、喉痉挛,痛觉过敏 不宜手术浅麻醉 R规则,BP略降,强剌激R、BP增强 肌松要求低的手术中度麻醉 R抑制,BP下降,刺激有 R、P反应 大多数手术深麻醉 R抑制直至R停止,低BP,心律失常 禁止手术,
甚至心跳停止给抢救 ; 二、静脉麻醉;硫喷妥钠静脉麻醉;硫喷妥钠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静脉麻醉; 第二节 椎管内麻醉;一、 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三)麻醉方法: 1、配药: 脑脊液比重为1.006 ,与2.5%普鲁卡因、1%地卡因及生理盐水的比重相等,凡高于此浓度为重比重液,低于此浓度为轻比重,临床上多用重比重液,易于调整平面。常用普鲁卡因150mg+0.1%肾上腺素0.3ml+脑脊液2.6ml配成重比重液,可维持45-90分钟。 2、穿刺操作:体位→选部位→消毒铺巾→穿刺→确定在蛛网膜下腔(阻力减退破膜感、第二落空感、脑脊液滴出)→回抽脑脊液→注药→拔针→盖敷料。 3、调节麻醉平面。;腰椎解剖与麻醉关系;二、 硬脊膜外腔麻醉;(三)麻醉方法: 1、配药: 1.5%利多卡因15~20ml+0.1%肾上腺素0.2~0.3ml。 2、操作步骤:穿刺点选择 → 消毒铺巾 → 局麻 → 穿刺 →( 成功标志:落空感、负压即滴液吸入、气泡压缩试验、插管顺利)→插管→注药。 3、给药法:穿刺成功后先注3~5ml,观察5分钟,如无下肢无力等腰麻现象,即可注药5~10ml,以后根据手术情况每次追加3~5ml维持。 4、调节麻醉平面。;; 第三节局部麻醉; 局麻药物对比表;(二)方法:
表面麻醉-涂搽、填塞、喷洒等
局部浸润-皮丘、逐层浸润、回抽无血注药
区域阻滞
神经阻滞
; 第四节 护理; 【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护理措施】;2、常用种类及药物①镇静安定药-镇静安定,减少麻药毒性和用量 如:苯巴比妥钠 0.1-0.2g(成人);2-3mg/kg(儿童)②镇痛类-提高痛阈,增强麻醉效果 如:吗啡8-10mg;杜冷丁50-100mg ③抗胆碱药-抑制腺体分泌和迷走N反射,减少分泌物
如:阿托品0.5mg(成人)、东莨菪碱0.3mg(小儿) ④抗组胺药—阻止组胺释放,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痉挛 常用药:异丙嗪25-50mg;异丁嗪25-50mg
(3)使用方法:根据手术需要,术前30分钟注射(个别术前晚服镇静药)
最常用:苯巴比妥钠 0.1g+阿托品0.5mg im;二、麻醉恢复期护理(恢复室或ICU室) (一)观察生命体征 1、呼吸系统(频率、弧度、肺部罗音、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 2、循环系统(BP、CVP、心功能、心电图、未稍循环、尿量、中枢神经等);(二)拔管条件(气管内插管) 1、意识及肌力恢复。 2、自主呼吸恢复,无呼吸困难表现: ① 潮气量5ml/kg;
② 肺活量15ml/kg;
③ 呼吸频率15次/min; ④ 最大吸气负压-25cmH2O;
⑤ PaCO26kpa(45mmHg); ⑥ PaO28pka(60mmHg)(吸空气时);
PaO240kpa(300mmHg)(吸纯氧时)。3、咽喉反射恢复。4、鼻腔、口腔及气管内无分泌物。 ;(三)病人回普通病房的条件
1、神经系统:①意识恢复;②肌力恢复;
③以指令睁眼、开口、伸舌、握手。
2、呼吸系统:
①已拔除气管导管;无呼吸道梗阻;
②通气量足够;呼吸频率正常;
③肺部听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