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与世界深度互动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说课稿.docx
3.2与世界深度互动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说课稿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与世界深度互动”。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九年级上册学习的“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一节内容相衔接,学生在上一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以及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道德法治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提高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我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国家发展战略,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认同和全球意识,以及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法治精神和道德规范。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讲解我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案例,如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学生明确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掌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如“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让学生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目标。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法治意识:通过讨论国际规则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法治在其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遵守国际规则和法治精神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理解国际事务的复杂性:学生可能会对国际事务中的利益冲突和合作机制感到困惑。例如,讲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多边主义立场时,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多边合作与单边主义的区别。
-掌握国际合作的具体策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我国如何通过具体措施推动国际合作。例如,在讲解“一带一路”倡议时,需要详细解释该倡议如何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可能不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方式。例如,在讲解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进行有效沟通时,需要提供实际案例和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克服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介绍我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案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际合作中的挑战与机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国际事件或合作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策略。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重要图表和数据,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信息量。
2.教学软件:利用在线平台和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如国际新闻网站和学术资料库,以拓宽知识视野和获取最新信息。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如“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大家简要复述一下。”然后,教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然后分三个部分进行讲授:
-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包括我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贡献。
-第二部分,讲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意义,分析“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国际合作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强调国际视野和法治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说明遵守国际规则和法治精神在我国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例如:“请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我国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请讨论一下,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国际视野和法治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总结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例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大家通过讨论,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培养国际视野和法治意识。”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和探究。例如:“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或者“请收集有关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案例,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