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乡土教材教学设计-教育大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澎湖縣e化單元教材教學設計
單元主題 澎湖大豆一條根 類別 鄉土植物 設計者 歐德孝、陳吉通 適用年級 二年級 融入領域 生活、資訊 教學節數 三節 能力指標 7-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7-1-3 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如大小、明暗…)
7-1-4 比較圖樣或實物,辨識相異處,說出共同處(如兩棵樹雖大小不同,但同屬一種)
7-1-11 養成注意周邊訊息做適切反應的習慣
8-1-1 運用五官觀察自然現象,察覺各種自然現象的狀態與狀態變化,用適當的語彙來描述所見所聞。運用現成的表格、圖表來表達觀察的資料
8-1-3 選定某一(或某一類)植物和動物,做持續性的觀察、並學習登錄其間發生的大事件。察覺植物會成長,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注意到植物生長需要土地、陽光及水分等良好的環境。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現象及現象變化的觀察
8-1-6 認識與使用日常生活家用產品。(含傳播設備、交通工具、安全設備)
9-1-2 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9-1-7 喜歡探討,感受發現的樂趣 單元目標 1.認識澎湖為名的鄉土植物
2.觀察澎湖大豆的外形特徵
3.辨識找尋及煮食澎湖大豆 具體目標 1-1認識以「澎湖」為名四種植物
1-2認識澎湖大豆的別名
2-1觀察澎湖大豆的花的特徵
2-2觀察澎湖大豆的豆莢特徵
2-3觀察澎湖大豆的三出葉特徵
3-1辨識澎湖大豆的外形
3-2尋找澎湖大豆的根
3-3煮食澎湖大豆的根 各 節
教學內容 一、澎湖固有植物
二、看看澎湖大豆
三、澎湖大豆好吃 參考資料 余安邦(2002)。社區有教室 : 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 (初版)。臺北市:遠流。
李秋華主編(2001)。人親.土親.竹灣親。澎湖縣西嶼鄉:澎湖縣竹灣國小。
高慧蓮等(2006)。科學本質融入自然科學的教學。教育研究月刊。152,56-63。
陳仁和(1998)。澎湖植物快覽手冊。澎湖:竹灣國小。
陳仁和(2001)。澎湖縣兒童植物王國解說手冊。澎湖:竹灣國小。
陳仁和(2001)。澎湖縣兒童植物王國導覽手冊。澎湖:竹灣國小。
陳仁和等(2004)。澎湖縣校園植物快覽手冊(第一冊)。澎湖:竹灣國小。
陳仁和等(2004)。澎湖縣校園植物快覽手冊(第二冊)。澎湖:竹灣國小。
鄭重一等(1998)。竹灣風情。澎湖縣:竹灣國小。 具體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資源
1-1
1-2
一.澎湖固有植物
【準備活動】
⒈圖片(澎湖決明、澎湖金午時花、澎湖爵床、澎湖大豆)
⒉至校園或校園尋找澎湖大豆,並紀錄其位置方便教學;如果可以同時尋找上述四種植物會更好;或者可選擇至竹灣國小鄉土植物教材園進行教學或向竹灣國小諮詢相關資訊。
⒊獎品若干(依上課人數調整)
⒋學習單一
⒌兒童教材一
【發展活動】
1.問學生是否認識有「澎湖」兩個字的植物?「澎湖」菜瓜、「澎湖」花生……這些是錯誤答案。
⒉引導學生以圖片、網路、書籍、實物展示、兒童教材一以澎湖命名四種植物:澎湖決明、澎湖金午時花、澎湖爵床、澎湖大豆,最優質的選擇為引導學生觀察這四種植物(實物)。
⒊分別介紹其中三種澎湖植物的鄉土名稱,澎湖決明又金雞母、澎湖爵床又稱為鼠尾癀、澎湖大豆又為一條根。
⒋切入課程主題,介紹澎湖大豆–一條根
⒌有獎徵答-協助學生認識這四種固有植物及其及別名。可以分組競賽或搶答等方式進行,這可依實際教學現場而調整。
⒍課程結束前,完成學習單一(澎湖固有植物)
【統整活動】
以澎湖為名的植物並不多,有必要珍惜澎湖這家鄉的名字,於是透過課程讓學生認識以「澎湖」為名的植物,不僅讓學生對澎湖固有鄉土植物有所認識,並且種下心中對鄉土關懷的種子,期待日後成長茁壯。並由此引進課程主題。
【第一節完】
澎湖縣兒童植物王國解說手冊
澎湖鄉土植物教材園出版品或網站。
2-1
2-2
2-3 二、看看澎湖大豆
【準備活動】
⒈統計澎湖大豆在校園或學區的數量
⒉澎湖大豆數量多,可將其整株挖掘(最好在實施教學當天),包含澎湖大豆植物六大器官,其中花期為8-9月;或者將學習情境移至竹灣國小鄉土植物教材園。
⒊放大鏡
⒋學習單二
⒌彩虹筆或替代品
⒍獎品若干
⒎挖掘工具(最好為尖鋤頭)
【發展活動】
1.請學生至校園、學區觀察澎湖大豆;或由教師準備整株的澎湖大豆;或請學生至竹灣國小鄉土植物教材園。
⒉觀察前,讓學生了解保育之觀念,勿將所有野外澎湖大豆數量全數破壞,並告知澎湖大豆保育的價值。
⒊告知學生觀察植物六大器官,並使用工具輔助觀察(放大鏡)。
⒋請學生觀察澎湖大豆。
⒌並以獎品鼓勵學生表達觀察的現象加以說明。
⒍引導學生觀察其花形及顏色-是否像一隻蝴蝶(蝶形花)。
⒎引導學生觀察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