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
时间:2013-12-25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文有仁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体具有以下五个基本内涵,但我在这里仅着重谈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一、喉舌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认为,在存在阶级的社会里,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总要做某个阶级、阶层、党派、集团的喉舌。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的资产阶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力。16、17世纪之交诞生了近代新闻工具--报纸和期刊,成为资产阶级耳目喉舌。
?近代报刊出现不久,西欧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到它们作为资产阶级喉舌在反对封建制度中的作用和对自己统治的威胁,于是一面采取各种手段加以严格管理和严厉限制,一面创办自己的报纸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作为反击资产阶级进攻、维护封建社会制度的工具。
?西欧无产阶级一登上政治舞台,就注意创办自己的报刊作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的工具和喉舌。马克思1849年2月在《新莱茵报审判案》中说: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资产阶级利用报刊作为耳目喉舌,是十分明确的,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初期还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时期都是如此,尽管有些人公开承认这一点,另一些人不愿公开承认这一点。有些人自觉当资产阶级的耳目喉舌,有些人则自以为超阶级、客观、公正,但由于自己的阶级局限和偏见实际上仍然在充当这一角色。
?有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公开承认新闻媒介是喉舌的。当年法国总统蓬皮杜就曾对记者说,法国广播电视管理局的记者不同于其他记者;不管人们承认与否,法国广播电视局是法国的喉舌。
?资产阶级只占全人类的极少数,同劳动大众的阶级利益是对立的,资产阶级新闻媒体为了使自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新闻报道能为广大受众接受,极力否定新闻媒体的喉舌性质,掩盖自己作为资产阶级喉舌所起的作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及人民大众的新闻媒体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说话,不需要掩饰自己,而是明确指出不同阶级新闻媒体作为不同阶级喉舌的作用,公开承认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承认自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并自觉按照党和人民喉舌的要求进行新闻报道。
?毛泽东1957年5月18日说:根本问题是新闻本来就是有阶级性的。新闻的形式并没有阶级性。但是,问题在于内容,表现什么思想、什么主题、什么倾向,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就有阶级性了。报纸同政治关系密切,甚至有些形式,有些编排,就表现记者、编辑的倾向,就有阶级性、党派性了。
?胡锦涛2002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再一次明确宣布: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
二、党性观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一)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党性的。
?17世纪40年代,英国形成两个敌对阵营--维护封建贵族统治的保王派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利益的议会派。党派性报刊也开始出现。
?列宁总结了无产阶级出版事业,包括新闻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包括报刊在内的写作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到19世纪,西方国家党派报刊的重要性逐步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私人办的商业性报刊。这些报刊的党派性淡化,但阶级性依然是十分强烈的,表现在千方百计维护资本家利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坚持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方针和立场。这种阶级性实际上还是资产阶级党性。
?现在西方某些人在极力攻击我国新闻事业的党性,鼓吹中国新闻媒介应当淡化乃至消除党性。他们这种主张别有用心。李长春2003年9月23日讲话指出,资产阶级新闻观宣扬的所谓“社会公器”、“第四权力”等观点,反对新闻管理的观点,“实质上都是否定新闻的党性原则,否定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的性质,否定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搞乱人们的思想,搞垮我们的党和国家。”
(二)党性的基本内涵。
1、党领导的一切新闻机构应当成为党的工作的一部分,应当政治家办报,坚持正确导向。
2、党性原则要求我国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媒体的宣传应当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3、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群众路线。
4、党性原则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
(三)引进人民性,提出党性和人民性各有侧重,不可偏废,这是完全错误的。
?提出人民性的人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不包含在党性的内容之中,是人民性的内容,因此,党报才既要有党性,又要有人民性。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党性不包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容,那还是共产党的党性吗?
(四)传播学、新闻学与党性。
?传播学和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涵不同,可以互补,但谁也代替不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