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重 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难 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学时安排:4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整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 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重 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 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时安排:8学时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于结》、《反杜林论》(节选)、《自然辩证法》(节选)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 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重 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通过对实践含义和特点及其决定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难 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授课时间:4课时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2、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相互关系如何?掌握这一原理对正确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何指导意义?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人是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把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 2、要求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