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作品诠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用优秀作品诠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
2009年11月17日至19日,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暨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高端研讨班在济南举行。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翟惠生发表书面致辞。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出席研讨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存厚、顾勇华莅临指导。
这次研讨活动由中国记协主办、山东省记协承办,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导,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中国记协国内部、网络中心等部门协同。研讨班上,8位第十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27位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作体会,8位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专家学者受邀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总结。参加研讨班的与会各位代表结合“用优秀新闻作品诠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科学内涵、以切身模范行动践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总体要求”这一主题,认真总结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引领新闻实践工作的新经验,深入研讨并交流了在新形势下从事新闻工作的切身体会,取得了以下三点共识。
一、用优秀新闻作品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内涵,是本次获奖作品的突出特色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是僵化的、刻板的,而是生动体现在新闻采编的整个流程,渗透在新闻报道的版面时段、字里行间,对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发挥着决定性作用。27位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介绍了自己的体会。
(一)聚焦重大主题和突发事件,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新闻事件中及时引领舆论,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评论《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围绕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两条主线,全面、及时总结抗震救灾中凸显出来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展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使我们再次看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价值取向,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网的网络访谈《胡锦涛总书记同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在线交流》,开创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互联网与网友在线交流的先河,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利用互联网了解民意、交流沟通的良好风气。
(二)坚持三贴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采写出感动人心的好作品
兵团日报记者王遐为了采写人物通讯《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特地穿着旧外套,没有任何修饰去见采访对象,在拾荒老人吴兰玉到处堆放着捡来的破烂、到处飘散着兔子尿和鸡屎的味道,连一副干净碗筷都没有的小屋里和老人一起吃饭,成为十多年来第一个在她家里吃饭、在她家里呆了这么长时间的人,如此的贴近是这篇通讯获得成功的真正原因。在2008年年初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服务抗灾救灾工作大局、服务受灾群众为宗旨,打破电台既定节目编排,连续十数日全天滚动播出《爱心守望,风雪同行》节目,先后安排近百名记者、通讯员到灾区一线,到受灾群众身边开展采访报道,将灾区的情况及时报道出去,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温暖了灾区群众的心,甚至成为支撑那些滞留在冰雪道路上和处在停水、停电、断路的孤城中的人们走出困境的力量源泉,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不畏艰险,敬业奉献,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采写新闻,带给读者最近和最真实的报道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亮随救灾部队敢死队先水路开进再徒步急行军冒死挺进映秀,是最早到达震中,并最先发出报道的媒体记者。其《挺进映秀》等报道为中央抗震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被听众誉为从震中传出的“生命的电波”。陕西电视台关注109隧道抢险的抗震救灾报道《决战“109”》,有一组报道是在15分钟后将进行山体爆破时拍摄的,直播组不顾生命危险做完了直播,而这时距离爆破只剩2分钟,大家来不及跑出山谷,只能跳进河里躲避爆破,可以说这是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一组好作品。
(四)坚守责任与良知,深入调查报道,勇于揭露黑幕,开展准确、科学的舆论监督,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采写的《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首次披露了导致众多婴儿同患肾结石的原因可能为三鹿奶粉,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质量问责风暴,揭开了中国乳品行业“三聚氰胺”黑幕。甘肃电视台制作的《祸起三鹿奶粉》节目,将镜头对准“结石娃娃”,向社会披露了伪劣奶粉对孩子的危害,引起强烈反响。
(五)不断推敲,认真打磨,努力塑造精品
胶东在线网站的“网上民声”栏目,是中国首个由地级市网络媒体创办的,以专栏形式面向政府与公众的交流平台。该栏目历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