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特征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讲 语义特征分析
变换分析的局限
“NPL + V + 着 + NP”
通过变换分析
可以分化为A式和B式。
A式:NPL + VP + 着 + NP =
C式:NP + VP + 在 + NPL
B式:NPL + VP + 着 + NP =
D式:NPL + 正在 + VP + NP
思考:
A式和B式的语法结构完全相同,
但是为什么内部的语义关系不同?
(提示:动词是句子的核心。)
“A式”例句:
台上坐着主席团。
门口站着一个人。
墙上贴着一幅地图。
桌子上放着几本书。
头上戴着帽子。
《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
坐:把臀部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
上,支持身体重量。
站: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
贴:把薄片状的东西粘在另一个东西上。
放:使处于一定的位置。
戴: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
处。
分析结果:
“坐、站、贴、放、戴”
虽意思不同,
但有共同的语义特征,
那就是“使附着”。
“B式”例句:
台上演着京剧。
外面下着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教室里上着课。
《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释:
演:表演技艺。
下:(雨、雪等)降落。
跳: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
上:到规定时间开始工作或学习等:
~班、~课。
分析结果:
“演、下、跳、上”
没有“使附着”的意思。
语义特征分析
动词A(“A式”中的动词):【+ 使附着】
动词B(“B式”中的动词):【-使附着】
这样,A式和B式可以分别写成:
A式: NPL + 动词A【+使附着】 + 着 + NP
B式: NPL + 动词B【-使附着】 + 着 + NP
【语义特征分析】
是通过分析关键词语的语义特征
来分化歧义句的手段。 (语义特征: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义素。)
【语义特征】
是语义学中的概念。
是指词语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分析语义特征的目的】
1.凸显同类差异;
2.辨析词义。
1.凸显同类差异:
2.辨析词义:
看【+用眼睛,- 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看见【+用眼睛,+被动感知,- 自主,- 可控】
语法学和语义学
语法研究
借用语义特征这个概念
和语义特征分析这个方法
是为了解释
造成同形多义的原因
和同类词用法不同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实例1
NP(施事)+ V(动作)+了+NP(受事)+给+NP(与事)
她 送 了 一本词典 给 小王。
他 刻 了 一个图章 给 小王。
他 偷 了 一份情报 给 敌人。
他 画 了 一幅画 给 小王。
他 买 了 一件衣服 给 小王。
他 卖 了 一件衣服 给 小王。
他 要 了 一些药 给 小王。
她 还 了 一万块钱 给 小王。
她 取 了 一些钱 给 小王。
她 煮 了 一些粥 给 小王。
她 交 了 一万块钱的学费 给学校。
他 做 了 一只风筝 给 小王。
句子的核心:动词
送、刻、偷、画、
买、卖、要、还、
取、煮、交、做
给 ?
gěi①【动】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叔叔~他一支笔ㄧ杭州~我的印象很好ㄧ我们~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②【介】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交与,付出:送~他ㄧ贡献~祖国。动词本身有给予意义的,后面可以用‘给’,也可以用‘给’;本身没有给予意义的,后面必须用‘给’,如:还(~)他一本书ㄧ送(~)我一支笔ㄧ捎~他一个包袱ㄧ留~你钥匙。③【介】为(wèi):他~我们当翻译ㄧ医生~他们看病。④引进动作的对象,跟‘向’相同:小朋友~老师行礼。这种用法,普通话有一定限制,有的说法方言里有,普通话里没有,如‘车走远了,他还在~我们招手’,普通话用‘向’或‘跟’。⑤叫;让。a)表示使对方做某件事:农场拨出一块地来~他们做试验。b)表示容许对方做某种动作:那封信他收着不~看。c)表示某种遭遇: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