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课网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
吾课网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等20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遭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进行叙述的。
2.教学难点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强烈情感。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材分析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情境教学法)
-教师:(播放圆明园遗址的视频片段)同学们,看到这些断壁残垣,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很凄凉、很痛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题引导法)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教师:谁能来说说课文围绕圆明园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
-教师:非常正确。那课文是如何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呢?我们接下来深入探究。
3.小组合作探究圆明园的辉煌(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仔细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找出描写圆明园建筑和文物的语句,讨论这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阅读、讨论。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小组1:我们找到“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多样。
-教师:很好。那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小组2:我们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这句话中感受到圆明园汇集了很多地方的特色建筑,很了不起。
-教师:的确如此。那关于圆明园中的文物,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小组3:我们读到“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说明圆明园里收藏的文物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都很到位。圆明园里有这么多宏伟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
4.探究圆明园的毁灭(问题引导法)
-教师:然而,这样一座辉煌的园林,如今却只剩下了这些残垣断壁。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教师:听到这些,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很愤怒、很痛心。
-教师:是啊,这些侵略者的行为是多么的野蛮和残忍。那作者在描写圆明园的毁灭时,用了哪些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学生:“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等词语都能体现出作者的愤怒。
-教师:非常正确。作者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
5.对比阅读,体会情感(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描写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得那么详细,而毁灭写得比较简略呢?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小组1:我们觉得把辉煌写详细是为了让我们知道圆明园以前有多好,这样它被毁灭就更让人痛心。
-教师:很有道理。那其他小组呢?
-教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棒。这种对比写法更能激发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6.总结全文(教师引导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经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作业设计
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介绍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或者讲述它被毁灭的过程。
2.假设你是当时的一名中国人,目睹了圆明园